APP下载

南方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探析

2019-09-10黎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病虫害

黎媛

[摘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始终都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工作。南方鲜食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限制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玉米作物整体的产业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玉米病虫害问题。本文对南方鲜食玉米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玉米纹枯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斑病的特点及影响,同时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探讨,旨在对鲜食玉米的种植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23

1  南方鲜食玉米病害

1.1  玉米纹枯病

玉米出现纹枯病主要的原因是真菌对玉米的侵染所造成的病害。通常情况下,玉米纹枯病发病的位置是在玉米叶鞘部位,严重时还会导致玉米的叶片以及茎秆和玉米穗受到一定的危害。玉米的纹枯病发病表现主要在于玉米叶鞘开始出现一些密小的墨绿色斑点,这种斑点会随着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扩大为椭圆形大斑块。

1.2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玉米病害问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侵染病害,主要发病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中期以及后期。玉米锈病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玉米的叶片大量出现锈斑,更为严重的情况还会牵连到玉米穗以及玉米苞叶受到真菌侵染危害。玉米锈病在侵染玉米的初期时会有颜色较为浅显的黄色圆斑,随着真菌侵染的程度愈来愈深,黄色圆斑的面积也越来越大,颜色也由最初的浅黄色向黄褐色过渡,直至黄褐色大圆斑表皮被撑破致使内中的铁锈性质的粉状物散迹出来[1]。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最为典型的表现症状就是玉米的果穗和雄穗内部出现黑粉和一些较为散乱的丝状物质。玉米丝黑穗病的致病因主要是玉米种植的土壤以及玉米种苗自身携带真菌,间接导致玉米种苗和真菌同时发芽和生长,促使真菌慢慢侵染到玉米幼苗植株内部,最后形成黑粉危害玉米穗。

1.4  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按照形态大小分为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主要是在玉米叶脉之间出现的直径不超过1 cm的圆形斑点,通常情况下,玉米小斑病的病斑数量要更多一些。玉米大斑病是很多小斑病的病斑结合到了一起并扩展到一定程度的不规则形状的大斑块。玉米大斑病以及玉米小斑病的致病菌较为喜近的侵染温度为25 ℃左右,很多玉米种植地区出现大斑病和小斑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气温以及湿度过高。

2  南方鲜食玉米虫害

2.1  玉米螟虫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问题中最难解决的是玉米螟虫虫害。玉米螟虫又称玉米钻心虫,是所有玉米虫害中最为常见、最为难对付的作物害虫。玉米螟虫可以钻食玉米心叶,致使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呈现多排整齐划一的小圆孔。同时,当玉米的雄穗被抽出后,玉米螟虫的幼虫就会侵入到玉米雄花内部,将玉米雄花的基部蛀穿,导致玉米植株接连衰败,甚至部分玉米穗内没有玉米籽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产值。

2.2  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是继玉米螟虫的第二大玉米害虫,玉米粘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玉米植株被侵蚀。最主要的表现在玉米粘虫对于玉米叶肉的啃食现象,经过玉米粘虫啃食过的叶肉只剩残留下来半透明化的条斑状表皮,这种现象还只属于玉米粘虫幼虫中级别较低的破坏。高级别的玉米粘虫所造成的玉米虫害是属于爆发性的大面积毁坏,高级别玉米粘虫的食量要远超过低级别玉米粘虫的食量,造成玉米叶片、玉米穗被整体蛀食蛀穿[2]。玉米粘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但是对繁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有所选择,15~30 ℃是最适宜玉米粘虫繁殖的温度。

2.3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的成虫以及幼虫主要危害的是玉米心叶、玉米穗等部位,通过吸取玉米植株的汁液来危害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玉米蚜虫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病毒病进行广泛传播,对玉米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都有着一定的威胁。玉米蚜虫每年开始危害玉米植株的时间为3~5月,除此之外,每年的8~9月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阶段也是玉米蚜虫最为容易危害玉米植株的阶段。

3  南方鲜食玉米发生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绿色防控理念是以农田农作物等生态系统为核心,通过农业防治的手段提升农作物对抗病虫害的基本能力。同时,不倡导首选使用农药进行驱除病虫害,应该积极引导种植户保护并合理利用病虫的天敌,最大化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3.1  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需要從根本上杜绝真菌等因素带来的侵染危害。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时,要选择一些更为安全的抗病虫品种;对种子进行选择时,要选择使用综合防治、低毒高效的包衣种子;进行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天气、季节因素,要选择性地避开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季节,选择在温度较为平稳的春、秋季进行种植;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对玉米田间的土壤、水分、温度等多种自然因素进行调节控制,加强玉米植株自身的抗性和对抗自然因素以及一些有害因素的侵袭的抵抗能力。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将害虫的一些天敌进行保护,合理利用其消除玉米害虫,如人们熟知的七星瓢虫、蜘蛛以及一些蛙类和鸟类都是害虫的天敌,可以通过人工培养、合理释放进行自然生物的防治虫害工作。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生物研究技术的研发产品来进行以菌灭虫、以菌消菌等防治虫害的工作。这些研究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理玉米虫害问题的安全性和健康程度[3-7]。

3.3  物理化学诱杀技术

3.3.1  杀虫灯诱杀法

杀虫灯诱杀玉米害虫的方法较为普遍,可以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这种较为环保的物理手段对趋光性玉米害虫进行诱杀,如玉米螟虫。

3.3.2  色板诱杀法

色板诱杀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有翅的害虫,通过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这两种鲜明颜色板对部分玉米害虫进行引诱并捕杀[8]。

3.3.3  毒饵诱杀法

毒饵诱杀玉米害虫主要借助的是化学制剂的手段来进行诱杀工作,主要利用敌百虫化学制剂对菜叶进行浸泡,通过一定时间的化学制剂浸泡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将菜叶均匀分配到玉米田内,诱导害虫啃食菜叶,进行玉米害虫的诱杀工作[9]。

3.4  合理用药技术

农药杀虫虽然是最为简便的虫害防治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农药给人们带来的健康隐患也随之增加。在驱除病虫害时一定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当使用农药进行虫害的防治工作时,要尽可能选择低毒高效、残留较少的农药,在进行喷洒工作时也要格外留意喷射药物是否均匀,保证喷洒农药治理虫害的效果[10]。

4  结  论

治理玉米病虫害不要过于盲目依赖农药以及化学药物等容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绿色防控技术来帮助解决玉米病虫害,有效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普云,任彬元.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11至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点评述[J].植物保护,2018(1):6-8.

[2]邵统响,夏中卫,魏颖,等.无人机防治鲜食玉米灌浆期病虫害效果初探[J].现代农药,2018(2):51-53.

[3]荆凡胜,陈斌,常怀艷,等.玉米//甘蔗对玉米蚜、甘蔗绵蚜及其天敌昆虫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3):432-441.

[4]吴路华.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19):28.

[5]李晓河,麦岱玲.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他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5):201-202.

[6]李江伟,赵建选,李军利.冬季玉米芯发酵种植平菇病虫害防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2):105-106.

[7]胡德立.浅析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18(12):72-73.

[8]甘书信.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18(9):3-4.

[9]梁晓艳.玉米绿色防控[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65.

[10]何帮华.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秋玉米栽培技术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2):100-102.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