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

2019-09-10林爱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图像美术

林爱平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少儿时期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本位”,其他学科不会也不可能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素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学科核心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是覆盖其他学科。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的改革已进入到“素养时期”,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调整,把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美术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从素养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要素;《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如何将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美术核心素養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图像识读

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电影、电视、手机等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4种方式进行图像识读。

(一)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料、肌理、空间等形式的特征。

(二)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

(三)从形态、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

(四)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二、美术表现

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旅游中的景观、账目等;也可画出自己的心情;画出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给自己的日记画上插图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3种方式进行美术表现素养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渐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

(二)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意图、思想和情感。

(三)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审美判断

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作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时,必须与健康、向上的社会审美观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发展有个性、有底线的审美观,保持社会审美观念的活力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3种方式进行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

(一)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

(三)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四、创意实践

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可以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例如,①引导学生从一幅画开始发散思维:画不同版本的同一个人,奥特曼版本、蜘蛛侠版本、超人版本、特警版本等;②改变现实的逻辑:③改变物体的材质:在进行环保主题画时,有一个学生画出了水泥材质的苹果和梨;④改变物体与环境的关系:还是以环保为主题的画展中,一个学生把本该出现在水中的船,画在了悬崖边上;⑤改变物体的实际比例,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主体;⑥重新组合不同的局部,比如画龙时,可以结合多种动物的特征;⑦不同的重叠;⑧仿生创造,多用于手工制作。

五、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种方式进行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

(一)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比如,中国的故宫不仅有居住的功能,也是一种文化;中国人画的梅兰竹等,都是为了托物言志。

(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总之,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少儿时期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本位”,其他学科不会也不可能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素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学科核心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是覆盖其他学科。这表明美术学科提出的这三个学科核心素养,是与其他一些学科共享的。因此,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这五大核心素养的关系可以用奥运五环图来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研究》2018

[2]《教育现代化》2018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图像美术
美术篇
A、B两点漂流记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