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2019-09-10和利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生活化

和利娜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以及练习巩固环节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益并且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近年来,高考地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需要利用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生活也是课程资源。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老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生活,并学习具有生活化的内容,探究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生活知识,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地理走进生活,实现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进一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然而,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来看,生活化教学不容乐观,不仅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积极性,反而打乱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地理教师存在灌输式教学,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是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随着时间流逝,学生对学习地理逐渐失去兴趣,进一步导致缺乏探索和创造力。还有一部分地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致使课堂非常热闹,一节课下来看似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中还发现,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脱离实际生活,教师不能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入手适时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体验不到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成功的乐趣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谈不上化解教学难点。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设计基于日常生活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联系生活现象并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导入,无形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到《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时,我用 2004年11月24日上午10时发生在青岛市的劫持事件并配图片导入。当图片配以文字出现时,学生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了大屏幕,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次民警利用GPS成功实施了解救,那么GPS还能应用到哪些领域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到《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的学习。讲到昼夜长短变化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九月份开学到现在都是早上六点起床下午七点上晚自习,但起床和上晚自习时天变得越来越黑,然后由学生总结出这段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样,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创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结合现实生活,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减少学习地理的难度,使学生可以突破难点知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课堂知识相对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分析、观察热力环流和局部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我首先让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与热力环流相关的现象。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很多。比如,空调装在上边、暖气装在下部甚至采用地暖,冰箱冷气向下运动等等。個别同学所说到的生活现象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接下来我又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箱用一盆冰和一盆热水演示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这下学生很容易就突破了难点。最后结合“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引出山谷风,海边美女沙滩裙白天和晚上吹拂方向的不同引出海陆风,整节课始终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的生活,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到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时,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度,一开始我就说天气系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同学对本节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通过我们西安夏季暴雨之后明显凉爽很多引出冷锋天气系统,又结合古代谚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梅时节家家雨”“一场春雨一场暖”,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雨天气现象及暖锋活动与天气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环节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同学的探究力

教学中教师设置生活化的问题,然后由学生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比如,讲“旅游前的准备”,我设置了,什么时候适合去西藏旅游,去时应带哪些必备物品?回答问题时,学生可调取课堂所学的西藏气候、地形等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解答。总之,练习巩固部分的设计也应让学生爱做爱记,联系了生活实际的练习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他认为教育是学生生活的过程,必须将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两种观点都将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强调教育必须与生活融为一体,做到寓教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阿瑟.格蒂斯.《地理学与生活》.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7.1.

[2]卢中华. 综合开展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活动的策略分析[J]. 新课程导学:65.

[3]苏晶晶. 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