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难人生路,劝君莫停步

2019-09-10罗雪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蜀道难蜀地行路难

罗雪艳

师:上课,同学们好。我们先来朗读一首诗。(ppt展示《五噫诗》)

陟zhì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qú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教师朗读)

这首《五噫歌》载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师洛阳,登北邙山,见宫殿之华丽,感人民之疾苦,触景生情,遂作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举。

唐代的李白面对连绵的苍山、艰险的蜀道,也有一番感慨。他用情感至深的感叹谱写了一曲千古佳作《蜀道难》。我们共同来学习。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完后点评)

师:同学朗读的时候,声音洪亮,节奏流畅,读音也较为准确。有两个字有问题,有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砯崖转石万壑雷,读zhuàn。

师:听力真好。还有一个?

生:磨牙吮血,读血xuè,口语读xiě。

师:大家找的很准。如何朗读,才能把李白情感至深的感叹读得充分饱满呢?让我们听听名家朗读。(播放名家朗读)

师: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发出了哪些感叹?请同学们找一找诗句当中的感叹词所在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这些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语气和情感,并试着读一读。(四人小组讨论分析)

师:李白面对蜀道,首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噫吁嚱,危乎高哉。

師:请同学们从音韵角度赏析。

生:连用了三个感叹词。

师:有什么效果?

生:增强感叹语气,感叹山高。

师:危和高能互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换。

师:为什么?

生:感觉。

师:同学们觉得不能换,却又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一点,我们要到音韵学里来找答案。

师:同学们读一读危和高,感觉下口型和气息。

生:感觉高口型大一些,气流强一些。

师:没错。危是齐齿呼,声音小,气息弱;高是开口呼,声音大,气息强。声音由小到大,诗歌的气势就容易出来。所以不能调换。

师:这七个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生:全是一声字。

师:一声字的声音高不高?自己把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读一读。

生:一声的声音高。

师:一声是调值里最高的。这短短的七个字,三个感叹词连用,五个语气词,七个一声字,李白面对蜀道,既要感叹,感叹的声调还要高,

既增添了文章的音韵美,又奠定了全诗高昂的情感基调。李白的写作能力太强了。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高昂。

生读。

师:比刚才的朗读到位了。真正进入蜀道的攀登,诗人又发出怎样的长叹?

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这一长叹缘何而起?

生:山高。

师:从哪些方面写高的?

生:动作,抚膺。

师:义愤填膺的膺,就是胸口。抚摸胸口,人一般什么时候会做这个动作?

生:惊叹,紧张,害怕的时候都会。

师:这里是什么心理?

生:害怕。

师:因何而恐惧害怕呢?

生:因为触摸到了天上的参宿井宿,以此来来衬托蜀道的高峻。

师:这一句四个动作连用,运用夸张,捕捉到行路之人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极写山高。这两叹之间,还有写高的诗句吗?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回字什么用法?

生:使动。

师:这个词抓得特别准。使谁的车子掉头?

生:太阳神。

师:哪位同学讲讲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

生:课下注释有,据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着六条龙拉着,每天在天空行驶,但是到了蜀道的上空,由于蜀道的山峰太过高峻,太阳神的车子掉头了。

师:借助课下注释,你很会学习。这个神话传说既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又巧妙地衬托出蜀道的高峻。还有补充吗?

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师:黄鹤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黄鹤是非常善于飞行的鸟类。这里写黄鹤有何用意?

生:这里说黄鹤面对蜀道难以飞越,衬托蜀道之高。

师:是的。连善于飞翔的黄鹤都不能飞越,可见其高。猿也是常见的意象。

生:课下注释说黄鹤是善于飞翔之鸟,猿猱是最善攀援的动物,

师:同学们赏析比较透彻,李白展开想象,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极言蜀道之高峻陡峭。上面两句都是诗人的感叹,借用他人口吻感叹的是哪一句?

生: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这一句用四个感叹词,具体感叹蜀道什么特点?

生:嗟叹蜀道之险。

师:用什么手法写险?

生:松树倒挂在悬崖绝壁之上,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蜀道山峰的高险。

生:行走在山间,可以听到飞瀑和流水发出的巨大水流声,也可以听见水浪敲击岩石发出的轰鸣声。

师:水为何如此湍急?

生:水愈急,愈显蜀道之陡峭。

师:是的,以视觉听觉和夸张的笔法写出了蜀道山峰的高险。蜀道之险,一在山高水急,二在空旷孤寂。哪些诗句写出了蜀道的空旷孤寂?

生: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那里遍布参天的古木,白天只听见悲鸟的哀号。夜间山中更加空寂,又传来子规悲戚的鸣叫声。

师:太精彩了。你不仅解释了句子内容,还讲了子规鸟的传说故事。没错,悲戚的啼叫,令人胆寒不已。诗人李白用行者路途所见所闻,营造了一种阴森可怖的氛围,让行者畏惧心惊。再加上蜀道高险陡峭,令行人非常担心害怕。李白感叹了这么多,到底去没去蜀道?

生:没去。

师:哪一句能读出来?

生: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既然没去,为什么还要感叹?

生:规劝友人不要前往。

师:为什么不让朋友去?

生:蜀地太危险了。

师:哪几句写出了蜀地危险?

生: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地不安定,自然环境恶劣。

师:没错,蜀地易守难攻,随时可能爆发战乱。自然环境又极为险恶,难以安居,故而慨叹。表达了李白的送别之情和规劝之意。通过这四个感叹句的赏析,同学们已经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语气和情感。李白通过想象,借助感叹句,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把蜀道的高峻陡峭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跟随李白走了一趟蜀道,我们既感叹蜀道的奇山异水,也感受了蜀道行路艰难,更窥探到蜀地的时局动荡,真是“望而叹其高,行而叹其险,至而叹其乱”。(板书)

让我们跟随李白的感叹,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蜀道难》。

(学生朗读)

师:李白是我们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大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通过对《蜀道难》的欣赏,我们深入认识到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请同学们结合ppt所展示的李白生平和创作背景,思考后分享你的观点。

生:我觉得李白很厉害,能把蜀道的艰险描写的如此生动,让我们身临其境,一起感受了蜀道的艰险和不易。

生:李白把蜀道描写的这么艰险,可是当他面对艰险的蜀道时却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没有丝毫颓废气,而是豪气无限。我佩服他。

生:李白写给好友,劝解他不要前往蜀道,饱含了朋友深情,真的是重情重义的好男儿。

师: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自己对李白的认识。有人了解到一个才华横溢的李白,有人感受到一个豪迈不羁的李白,有人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李白。但是我觉得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个昂扬进取的李白。作为送别诗,《蜀道难》带给我们的不全是伤感失落,更多的是豪放高昂。从古到今,许多诗人写过《行路难》《拟行路难》等诗歌,以此来抒发人生艰难、仕途不顺的感慨。李白也在诗句中反复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又抒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但是这些伟大诗人与我们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普通人面对人生的坎坷时,往往怨天尤人,止步不前。而這些有胸怀抱负的诗人却往往能够执着向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喜欢李白,就是喜欢李白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于丹如是说。最后,老师想用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赏析:

一曲蜀道难,感慨用情深。

艰难人生路,劝君莫停步。

猜你喜欢

蜀道难蜀地行路难
拟行路难(其六)
开心校园
两手
蜀地房屋花样多
朋友
民国时期蜀地孟学概论
宋祁入蜀路线考述
从文本文化解读的解码方面略谈《蜀道难》的英译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