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施柔性艺术 妙理班级秩序

2019-09-10成坚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策略研究

成坚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教师“棍棒”的管理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学生也越来越无法适应,强硬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柔性”的概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推崇,柔性管理帮助构建师生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可以用更加艺术的方式维护班级秩序,学生也会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纪律。中职阶段是学生的过渡时期,教师要让中职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创造高效课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柔性化方式处理中职班级秩序。

【关键词】柔性艺术;中职教育;策略研究;班级秩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054-02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表现为时而强硬,时而柔和,刚柔并进,我们要根据被管理者的不同而采取相适应的手段[1]。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被管理者是学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悉了“敌人”的作战方式,我们自然能够轻松应对“敌人”。“柔性化”的艺术管理模式对处理和维护班级秩序、提升课堂学习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集体充满责任感,对学习有上进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教师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心中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一、建立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正如企业文化一样,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无形的资产,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班级每一份子有归属感和责任感[2]。班级文化的形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的,是被班级大多数人认可的,涉及一些班级纪律的遵守、班级卫生、行为习惯等。如在班级刚成立时,班级有些制度的建立是根据班主任的教学风格或者学校的要求来制定的,班级文化较为抽象,在这里暂时用班级制度这个概念来代替,班级制度的建立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需要提出几个大的方向,让学生来具体化,这种行为就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代表的是“民主”,这种无形的力量会在以后的班级事务处理中慢慢显现。因为教师是班级里的“领头羊”,学生会不自觉的模仿这只领头羊的行为,民主行为在班长和其他班干部身上体现出来,班级的和谐融洽就是在这些班级事务的决定和处理上慢慢形成的。班级制度的制定还涉及班级的班歌、班级的班费收集与开销、班干部的选举,这些事务都需要学生和班主任一起決定,公开竞选,投票选举。

二、因材施“管”,搭建交流的桥梁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教师要做到针对性的实施管理办法,班级制度是公开的,每个人都要遵守的[3]。但是制度之外的事务需要班主任用恰当的方式处理,时时刻刻都要注意从班级的整体利益出发,以维护班级的集体利益为原则,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将学生从成绩上、性格上、行为上进行分类,每一类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处理办法。如果有极个别情况,应该特别处理。如笔者带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同学不爱讲话,我开始简单地认为他是性格内向,所以上课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向他提问,但是他总是低头不说话或者说话很小声,有时和他聊天也总是显得局促不安,想不明白这些的我后来做了一次家访,才发现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所以造成了内向的性格,认为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不愿意与其他人多交流。对待这样的学生,只有涓涓细流的关心和爱护才能触及他的心灵,因此在往后的教学点滴中,我时常会对他露出微笑,对他的很多表现给予赞美,我发现他慢慢地有了自信,脸上的笑容多了,我和他的交流愈发地多了。这是一个个例,现在我们讨论大类。有一类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里只有一个小宝贝,家长给了无限的宠爱,学生要求什么就会给什么,于是就会导致学生没有集体责任感,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样的学生不是个别,在现代中国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中比比皆是,教师需要和家长谈,告诉家长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接着在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时候,如迟到的时候,教师需要用柔性的管理办法,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作息规律,然后最早到教室的同学也说一下自己的作息规律,经过对比,自然就会知道迟到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因材施管的管理方式前提是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三、意见监督,实现共同成长

在教室醒目的地方需要有一个意见箱,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班级的意见建议投放在意见箱里,每周一次的班会,班主任亲自将箱子开锁,然后将这些意见建议公开念出,大家讨论这些意见,合理的采用,不合理的摒弃。意见箱的使用需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意见箱里的小纸条会越来越少,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班级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优秀班集体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很长时间大家的共同努力。班干部之间需要内部监督,其他学生也可以监督班干部的行为,发现行为不端的班干部要予以一定的惩罚,但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要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制度,这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建立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材施“管”,搭建交流的桥梁、意见监督,实现共同成长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在重视班级管理中运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维护班级秩序。其本源在于教师需要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愿意花时间走进学生的心里,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班级文化的建立并非易事,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创造更加优秀的班集体,发挥管理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一个班级的好坏与班主任和班干部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往往代表了班级的行事风格。因材施管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时刻刻心系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和伙伴。

【参考文献】

[1]陈迎辉.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策略[J].学周刊,2017(29).

[2]李凯.曲径通幽巧达意——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批评艺术[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8).

[3]姜立新.小组合作式的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2017(1).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策略研究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