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2019-09-10程冬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程冬连

摘 要:中学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育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经过历史长河的不断洗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古诗文更是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中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喜欢传统文化的教育。本文将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讲述有关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古诗文教学

一、学习基础知识,降低阅读难度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初中学习阶段,初中生不仅需要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还有掌握主要文言文句式在文章中的具体用法。在古诗文中,其字、词、句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别。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若对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其学习难度必然会增加,致使学生无法深刻的体会到古诗文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古诗文的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看注释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有关古诗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了解诗文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对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语文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一文时,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中包含了通假字“阙”。另外,“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中既有古今异义“或”,其中“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又属于词类活用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通假字“阙”,又要使学生认识到古今异义现象和词类活动现象。其中“阙”同“缺”,表示空隙和缺口;古今异义词“或”在“或王命急宣”古义为“有时”,今义为“连词,表示选择”;词类活用现象中的“奔”在“虽乘奔御风”一句中动词用作名词,表达飞奔的马。教师要通过对以上词句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通假字“阙”的用法、古今异义词“或”和词类活用现象,为其后续古诗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深探詩文内容,体会诗文之美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文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一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创作想法以及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都是十分具有探究价值的。一旦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放弃了对其背后深刻内容的挖掘,就失去了古诗词教授的意义,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因此,教师在教授古诗文过程中,一定要带领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深度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感受到诗文的真正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讲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文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作者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作者苏轼当时仕途不顺,经受了众多磨难,有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这个诗词创作的大背景是需要学生了解和学习的。在创作此词时,作者苏轼已经有了归隐避世的想法,此时的他更向往田园和自由。因此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苏轼无亲友在旁可倾诉心绪,只能将自己的心情寄予明月。这首词背后所隐藏的创作故事对学生了解诗文感情极其重要。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对诗文创作背景进行深度的挖掘,学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真正意义,才能真正感知到诗文魅力。

三、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文内容,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对古诗文教授和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语文教师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 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描绘出此曲所描写的景致,或者收集与其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然后在课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所描写比较凄凉的景致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马致远创作此曲的背景,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寓情于景写作手法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感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古诗文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更要根据诗文内容合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古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莉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26-27.

[2]叶家政. 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中国农村教育,2019,295(09):118.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