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2019-09-10周小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策略

周小玉

摘 要:众所周知,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三年级学生起步写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体验中积累习作经验,打好习作基础。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分为写话和习作两部分,且三年级是写话和习作的分水岭,是学生实现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三年级习作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教师忽视该阶段学生的习作特点,出现了指导不当的问题,导致学生畏惧写作,在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要想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基础,顺利地度过习作阶段,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立足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

一、适应阶段,激发习作动机

三年级是学生适应习作的阶段,习作动机的激发在此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施也应当如此,以习作动机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基础。为了使三年级的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为其创设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这儿真美》为例,“这儿”的范围较为广阔,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美丽景致摆在学生的面前。此时需要帮助学生选定一个具体的场所进行游览,以此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观察,发现景色美好的具体表现,产生抒发情感的欲望,进而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之中。在此次写作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将“这儿”设定为学校,将学生带入到校园里,鼓励学生三五成群地游览校园小径、小花园,对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在自由的氛围中,放松身心,获得乐趣,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表達欲望,打好习作基础。

二、引导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习作活动参与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积累充足的习作素材,面对习作要求往往是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教师在组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下笔如有神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积累习作素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观察是实现习作素材积累的主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建立对人事物的认知,同时把握人事物的特点,实现习作素材的自然积累。因此,我在组织三年级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对周遭的事事物物进行观察。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该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们对身边的小伙伴进行观察。因为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就此,我提出了明确的观察要求:观察你身边的人,他的外貌、穿着、行为有什么特点?回忆和小伙伴的相处过程,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深刻的,在这些事情中展现了小伙伴身上怎样的特点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可以学会由外到内地对小伙伴进行观察,发现小伙伴身上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实现习作素材的积累,为其在习作过程中深入地刻画小伙伴形象,展现小伙伴的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阶梯训练,指导习作过程

在习作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需要以实践训练为载体。三年级是学生进行习作练笔,积累习作经验,掌握习作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立足该阶段的特点,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般情况下,我会按照句子表达、段落表达、篇章表达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梯式的引导。

1.指导学生写好句子

句子是组建篇章的基础,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句子写作训练,可以降低习作难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体验中,积累经验,做好习作准备。在训练学生写句子的时候,我通常在读写结合原则的指导下,以教材文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仿写文质兼美的语句。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美丽的自然景色。立足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指导学生找出展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特点的语句,将其照抄下来,并就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

2.指导学生写好语段

从句子到语段的过渡,是小学三年级习作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在二年级写话活动参与中,学生往往写出几句简答的话语就可以了,很少涉及到开头、过渡等训练,影响学生语段的组建。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时候,会从开头、过渡和结尾这三个部分入手,对学生进行多样指导。以开头为例,我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时候,会要求他们在开头写上一句诗,设置一个悬念,以此创设精彩的开头。比如,在书写《我的植物朋友》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开头写了一个谜语:说它是棵苗,为啥有知觉,轻轻一碰它,低头叶合了,以此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根据含羞草的此特点,继续下文的描述。

四、多元参与,实施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习作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习作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查漏补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将习作评价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机械地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同时无法对全体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如此导致学生不知道自身的习作情况如何,限制着其习作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施多元的评价手段,如学生自改互评、学生互改互评等。以学生自改互评为例,我一般指导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之后,先自主地读一读自己的文章,找出其中的错字、语病等,进行改正。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换阅读,看看他人是如何书写的,在书写的过程中有什么亮点,从而向他人学习,扬长补短。

总之,在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把握此过渡阶段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指导学生习作,鼓励学生多元评价,如此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波.让真情与笔尖共舞——小学三年级习作指导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6):92-94.

[2]杨彩霞.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有效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25.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策略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