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9-09-10叶翠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兴趣评价

叶翠云

摘 要:本文认为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还需要教师所作出不懈努力。一方面需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在其中融入更多的个性化和趣味性元素;另一方面也需要优化传统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评价当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果,并且感到自信和满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评价;教学目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丧失了兴趣,那么就会如同无本之木一样,让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这也恰恰是传统应试教育和满堂灌教育模式之下的最大弊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似乎成为了对立的二元矛盾体。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忽视了课堂氛围的构建。而学生的兴趣被抹杀,自然也就无法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环节当中来。这个从根本上否定了小学数学的发展可能。

一、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后续教学活动开展的总的章程,也是最具体的指导方针。教学目标首先应当保证个性化,才可使得后续的教学活动都具有个性化元素,保证因材施教原则最深度贯彻落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笔者也发现,如果罔顾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反而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目标,只会使得后续的教学环节开展效率低下。

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下册中就涉及到了许多多的几何知识,第7单元就被命名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也意味着这1单元的教学重点将围绕着这三个几何图形展开,如果进行照本宣科的概念讲解和公式背诵的话,未免显得有些无趣,更无法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得整堂课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所以笔者建议在这部分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应当抓住几何的可视性特点,选取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以此为例进行讲解。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单单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自主的判断这些图形之间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的实现。在这样教育目标的指引之下,笔者所开设的教学活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在课堂中踊跃参与,而且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阶段,找出实际生活当中的这些图形,既包括了学生们每天需要使用的三角尺,也包括了学生们家里常见的小板凳。这些实际上都是最典型的三角形和梯形。当然平行四边形可能比较难以寻找,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网络的力量搜集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和物品,带着照片一起回归到课堂环境。

随后,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换自己所搜集到图形物品的同时去观察这些图形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们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互讨论。既需要鼓励學生们从边角面去探寻图形之间的差异性,又可以鼓励学生们从交换可能方面去探讨图形之间的区别。换句话说,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在原本应当放置三角形形状的物品当中更换上平行四边形是否可行呢?例如我们常见的屋顶都是三角形的,那么如果将其更换为平行四边形,还可以顺利地让雨滴落下来吗?

二、优化原有的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同样得到了印证。结合实际的走访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均表示自己会对教师的评价十分在意。而传统数学课堂当中,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化、形式也不够新颖,缺乏个性化的内涵。

因此笔者创新采取了新的评价方式,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化要素。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不应当考虑其在整个班级内的成绩和水平,更应当考虑学生自身的成长可能。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中为每一名学生都制作了成长爬爬墙,并将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和张贴在了教室的后黑板上。在这个成长爬爬墙当中,可以寻找到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而根据学生本学期乃至于整个学年内的具体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无论是评价学生的整体成绩、举手发言情况,或者是作业完成情况,这些评价元素都可以在成长爬爬墙当中找到。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姓名来了解这一段时间内自身的成长和不足。在评价主体上也不再局限于教师,而是邀请学生们进行互相评价。

通过成长爬爬墙一段时间以来的投放,笔者发现班级内学生们互相竞争和互相比拼的干劲变得更加充足了,班风和学风也变得更加浓郁起来。学生们恨不得每天都看一看自己的成长爬爬墙上的具体表现和收到的评价,尤其关注老师和同学今天又给了自己怎么样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也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评价过于成人化视角以及为分数英雄论的弊端。而这种评价也更加个性化,更加贴合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观看成长爬爬墙,似乎每一名学生的具体表现、综合素质等都已经跃然纸上,学生的形象立即就被构画了出来。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在课本内容的投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需要着重围绕趣味性,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优化评价机制,通过为学生构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来不断驱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参与度才能获得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自然也会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发祥,李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8-39.

[2]张林元.寓教于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6.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兴趣评价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