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引子类型”课文延伸阅读的策略初探

2019-09-10李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0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李磊

摘 要:随盖近几年来不断展开的教育课程改革,广大专家、学者除了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行不断革新和修正,也认识了教材的重要性,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目的在于实现教材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基于此,教材“引子”说诞生,也被成为“引子类型”课文。不少教授明确表示,语文课文的目的不仅局限在课堂的讲解,更要向学生展示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笔者认为这也是对传统教材利用观念的冲击,是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材利用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引子课文;延伸阅读;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也是不管教育如何发展都不可或缺的学科。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价值观的确立、思维方式的拓展等都有着重大意义,而小学语文就是为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字词、语句语法等。所以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也是我们要培育的重点目标。“引子课文”的概念通常也就是指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某些文章或某些书选取的个别选段,一般能通过那些片段引出全篇或整本书。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说明了教材选文的5种类型,“引子课文”就是其中之一。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

1.1教材利用问题

既然“引子类型课文”是针对当前教材利用推出的全新理念,那么就说明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材方面就有很多不足。比如课文的讲解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对于一些节选片段教师并没有对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进行背景交代,没有发挥出引子类型课文的最大功用,也会给学生造成前后逻辑不清等阅读缺失的体验,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会造成阻碍他们阅读兴趣的因素之一。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节选课文本身目的就是构建课堂与课后阅读的桥梁,有引导性地提供给学生阅读方向,如果缺失了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引子类型课文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1.2阅读教学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认读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口语表达教学,其中大部分教师会将阅读叫学和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并没有专门的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也没有仔细探究过阅读教学的方法。又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现在的阅读也以固定模板为主,没有细分阅读内容的不同,只简单归于几个大类,针对性地进行答题技巧教学。这对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利,没有切实让他们感受到那些名家名篇的深刻内涵,对他们语文综合人文素养的形成也有所阻碍,更是违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2.“引子类型”课文延伸阅读的有效策略

2.1延伸阅读方法

⑴比较归纳法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比较和归纳常常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运用的手段。比较法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不同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归纳也是我们需要锻炼学生对课文中心、主旨的归纳,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们在延伸阅读的时候同样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对“引子课文”与全篇或全本进行比较和归纳得出对作品的感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时,就可以让学生也去阅读一下外国的寓言故事,比较一下中国的寓言和外国的寓言故事,归纳出它们都各自有什特点,这就是对比较归纳法的应用。

⑵追问求知法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我们就可以对此特点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自然会对故事发生的起因结果感到好奇,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课后的自主阅读,自己寻求答案。

2.2延伸阅读方向

⑴同一类型的延伸

在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没有作品审美体系,所以容易对延伸阅读的选择方向感到困惑。除了让家长辅助引导,教师也可以自己给出方向,带领学生阅读。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在课后多进行对中外童话的阅读。这既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也是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延伸。通过课后阅读学生一定能够对童话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⑵同一人物的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教材之间也有着相互承接的联系,会出现同一作者或者同一部作品的不同选段。由于不同选段体现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一定会对某一人物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一人物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印象。比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就有《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一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二是他人对鲁迅先生的描述。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自主阅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⑶同一题材的延伸

其实除了教材中明显是“引子课文”类型的节选课文,其他课文在教师的利用下同样可以发挥出“引子课文”的延伸作用。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古诗文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据一定的比重,而古诗文的特点就是会有对不同题材的描写,比如“田园诗”“边塞诗”,甚至可以是“描写月亮的古诗”等。这些都可以经过教师的引导变成学生延伸阅读的方向。

结束语:

“引子”类型的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感受到不同文学作品的魅力,从中学习到经典人物的精神品格,值得学习的人文理念。这对塑造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积极影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春萌,廖珣.华文文学课文资源与延伸阅读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5):21-24+34.

[2]梁初燕.延伸课文读物  扩展学生阅读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92-93.

[3]吴振华.适时·适量·适度——课文有效延伸的若干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9(12):12-13.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