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回归本真

2019-09-10谢增焕沈晓英王碧静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真学校课堂

谢增焕 沈晓英 王碧静

美是山梁上摇曳的绿,是溪边明媚的花,是晚舟归来的渔歌,是山涧流泻的飞瀑。然而,真正令人怦然心动的,是生命之花灿然绽放的温馨之美,是生命拔节成长的天籁之音!浙江省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所致力于追求和打造的正是这样润物于无声的“本真教育”。

行知实验小学始终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把最真的教育献给每一位孩子”为办学宗旨,以“行知合一,追求卓越”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本真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机制。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大智教书,大爱育人”的专家型教师团队,着重营造“生态、智慧、人文”的校园环境,着眼构建具有基础性、拓展性、特色性、创造性“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努力让每一位孩子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时代少年。

“本真教育”的逻辑起点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任何教育都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本真教育就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行知教育思想的需要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集中表达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要从生活本来面貌、从社会实际出发去探寻和知晓真理。求真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手段。陶行知先生一生崇尚求真,反对虚伪。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人格教育是核心”。唯真才善,唯真才美,唯真才仁,唯真才智,唯真才勇。

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本真教育就是运用本真、艺术的手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教育。实行本真首先应该“返朴归真”,以“人之为人”和“能知能行”作为教育底线,以“尊重学生的基本发展、尊重学生的正常需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基本依据,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本真教育”的基本内涵

何谓“本真”?“本”,意为草木的根,指本性、本源,固本守基;本真教育的“本”,即是根本之“本”,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教育的本质,解放人的智慧,提升人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本”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最终归宿。“真”,即为真实、真诚,守志正直。“本真”,是指纯洁真诚,是对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洞察和追求,是一种精神诉求。

“本真教育”就是教育孩子:一个人最需要的东西,不单单是课本学习,也包括生活常识的积累,内心品德的塑造,事物好坏的辨别。综合来说就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文化教育,使知识回归其文化,使教育回归其本性;就是为了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期望教育由外在的指向考试转而指向教育自身,指向教育中真实的人及其活动,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

“本真教育”的实施策略

“本真德育”的推进,开阔学生的成长蓝天  浙江省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通过“立真标,学真规,练真行,扬真风”等开展真善教育,并以此建立学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的校风、校容、校纪有了较大改观。

一是好习惯培养夯基础。一方面,积极开展小陶子“十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化“十好”标准细则(走好路、读好书、上好课、写好字、吃好饭、整好包、扫好地、健好身、学好艺、待好人),拍摄“十好”习惯养成视频,通过各班宣传教育,比照“十好” 行为规范训练的具体要求,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提高学生守规范的自觉性。结合各班的评价平台,以自评、他评、教师评的评价方式,将行为规范教育落细落实落地,切实提高育人实效性。在“十好”规范的导引下,各班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养成上收到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行知实验小学坚持实施德育微作业。将“真”字作为学校德育的立足点和目标,学校德育处每周一次推出“把六真带回家”系列德育微作业,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事着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一周的德育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登记在家校联系册中,也可以用相机记录下完成作业的精彩瞬间,留作美好的记忆。到期末阶段把每一周的内容整理出来,形成孩子的个性德育成长册,学校会在期末评选优秀的“个性德育成长册”予以表彰。

二是“小先生”岗位践技能。“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现时代而言,倡导学生在实践岗位中成长同样富有教育的生命力。学校以“小先生自主管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施“七色小先生”制,在学校公共区域及教室设置了专门的“小先生”岗位标识牌,专人专岗照片上墙,明确职责,并利用集会时间举行隆重的“小先生”勋章授予仪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岗位勋章代表不同的小先生管理职能。如蓝色勋章代表班级卫生员,绿色勋章代表班级节能员,紫色勋章代表走廊安全员,粉色勋章代表校园义工岗位等,“小先生”勋章让孩子们明确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同时,设立班级自主管理岗,诸如安全总长、纪律总长、卫生总长、包干区长等二十余个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固定化、常态化的形式开展班级自主管理,让每个学生明确班级目标,了解班级工作环节,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責任的局面,把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真正实现“小先生”就是小主人。

三是“国防”特色展英姿。“红色基因炳千秋,行知育才报家园。”行知实验小学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驻地部队资源为依托,持续创新开展国防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海权观念,激励并引领新时代少年立志成才,报效国家。自2007年开始,学校成立“少儿绿色军营”,全面开展国防教育。2010年7月,学校小军人代表区参加了宁波市第六次少代会开幕式演出,得到团省委领导好评。2010年10月,学校“三军仪仗队”“战地救护队”“军体拳表演队”接受宁波市军分区有关领导检阅,受到了各级领导、同行的高度评价。2016年9月,学校组建了国旗班、军乐队和海军礼仪队,军体拳成为“小陶子们”必学必会的一项技能。2016年3月,学校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2017年8月,学校获得“东海少年军校基地学校”称号。2018年7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主渠道,创新国防教育新途径,学校的“儿童军营”校本课程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德育精品校本课程。在深入推进国防教育的的进程中,学校还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环境文化,建有一条立体、大规模的国防教育长廊,2018年10月,东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首长亲临学校为国防教育长廊揭幕。学校还在图书室醒目位置特别开辟出一个区域作为国防教育阅读区。未来,学校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教育重任,实践探索创新,将儿童军营特色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儿童军营实践建设,打造由“形似——神似”的儿童军营实践特色,努力为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培苗育才,奠基筑梦。

“本真课堂”的构建,点燃学生的生命火花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真”?就是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落实了“真育观”,真正地体现了“真教”与“真学”,教师淳朴自然地教,学生纯真自然地学。借用叶澜教授评价一堂好课的观点,真教育的课堂必然体现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即它是有意义的教学,有效率的教学,有生成性的教学;是常态下的教学;是有待完善的教学。

一是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扎实课堂。在浙江省教研课题《“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行知实验小学积极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推进课程改革。“先学后教,教學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先尝试学习,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讨论、自主探究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再点拨,进行教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引路人。“先学后教,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三个基本环节:第一,“先学”,即教师简明扼要地指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进行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第二,“后教”,即在学生充分“先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式学习解决“先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当堂练习,教学做合一”,即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训练,及时反馈,教师点拨。学校开展的“做中学合一”为特征的课堂研究,覆盖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学”,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质量。

二是以学科整合的方式激活课堂。2014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成为浙江省课程整合试验学校之一。以此为出发点,学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际操作中,从学科内整合到学科间整合,再到全课程整合,这三种途径又具体体现为五种方式,即学科相关渗透、学科拓展辅助、学科主题拓展、单元整组学、综合主题整合。2018年5月,学校向全区展示的“鹦鹉螺号”steam课堂,就是全课程整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老师以《海底两万里》为支点,掀起班内名著共读的兴趣,再展开“我心目中的‘鹦鹉螺号’模型制作”比赛。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小报、数学课上借助比和比例的关系测绘航海路线图、利用科学知识动手做一艘承重更大的船等各项活动,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思维、操作、测算等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力。总之,聚焦课堂改革,重建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内容,重调教学结构,让核心素养落地。

“本真教师”的培养,熔铸陶师的教育情怀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举手投足间展露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的品行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会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教育变得得心应手,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是百花齐放塑师德。学校制定“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教师师德誓词”,在每年的教师节及重大活动期间,组织全体教师重温誓词,用声音来激发教育情怀;依托钉钉教师群平台推行“每日经典”栏目,截取《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传习录》等中华传统文化名著中的修身养心经典语段,提升广大教师的精神境界;依托每周五的“行知学堂”教师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微故事大情怀”宣讲活动,宣扬身边教师的奉献精神、感人事例,进行“我是行知影响力”“行知风采奖”评比;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把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理想信念内化为行知老师的教育行为;组织教师学习王阳明“事上磨”精神内涵,引导教师把王阳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育人思想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团队正能卡”评价活动,以办公室为单位,对教师办公环境建设、办公纪律、团队建设、奉献精神、突出贡献等方面以颁发“正能卡”的方式进行肯定,并作为每学年末“温馨办公室”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工会还组织教师春晚、教工气排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文体生活;党支部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宣誓”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红色基地、参观名人故居等党日活动。学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活动,提升教师的价值观,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同时也凝聚了教师团队的合力,不仅塑造了“大智教书,大爱育人”的行知教师形象,更促进了学校和谐高效发展。

二是千江汇流练师能。学校利用每周的“行知学堂”教师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堂执行能力。依托“优秀教研组”评比平台,根据教师特长和教学需求,组织教师开发“项目式”微型课程设计,以此为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并结合参加区级命题比赛、说题比赛、说课比赛、“行知四季华彩教学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成立“青蓝紫”工作室,以学校骨干教师为核心,为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开列不同的学习发展方向,并分阶层开展各式培训活动。整合骨干教师及青色团队(年轻教师)的力量,组建“课改技术先锋队”,由点到面普及并提升“互联网技术+课堂”的教学能力。抓好学校龙头课题,形成课题群研究态势,发挥学科骨干和名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扩展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和课题成果的推广面。依托“合力年级组”建设,开展德育队伍一对一师徒结对活动,提升年轻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与时俱进完善绩效方案,确保中层教师待遇和队伍的稳定性,组织中层队伍外出学习和承担对外接待任务,确保中层教师能力的发展和队伍的先进性。深化中层队伍的进入机制和考评细则,确保中层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本真环境”的营造,培植师生的发展沃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工作的家园,构筑真善美的校园氛围,打造一个雅致温馨、明媚进取的校园环境,无疑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期盼。

一是硬件建设展真韵。“每一片绿荫都诗意,每一块壁墙皆育人”是行知人打造校园环境的宗旨。走进校园,跃然眼前的是刷有“哈佛红+中国灰”外墙的六栋主建筑:“真爱楼”“真知楼”“真能楼”“真趣楼”“真创楼”“真言楼”,寓意行知在“千做万做学做真人”目标指引下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少年。“陶”味是学校环境建设的主基调,学校中心广场(行知广场)上的陶片墙、陶作品展示廊、“六真”浮雕墙等立体布置,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真”文化内涵。学校还建有浙江省首家青少年陶瓷艺术体验中心,陶印画、陶盘艺术壁挂、陶罐盆景、陶瓷考古等,为学生接受中国传统陶文化提供了实践、体验的课堂。此外,学校打造了“艺术教育中心”,拥有声乐室、唱游室、管乐室、舞蹈室、琵琶馆、插画室、华服室、茶文化体验室等特色功能区。开辟了“生态农场”,并开设行知厨房,形成行知味的生活体验中心。学校还建有能承办全國一流青少年赛事的攀岩馆、高标准排球馆、乒乓馆等,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二是智慧校园显真智。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依托钉钉办公平台开展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服务”“家校互通”“办公通讯”五大主版块下的六十个子栏目智能平台,让校园管理真正实现了办公无纸化。这些平台的建设,不仅缩减了办公流程,还能使工作实施及时准确并确保无缝对接,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实效。“师生考勤”“规范检查”“校园报修”……随着一个个可操作性强的智慧管理平台的陆续出现,学校管理已全面进入了移动智慧办公时代。打造“行知智慧学习中心”,开展着眼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有序建设STEAM创新教室,充分利用宁波智慧平台开展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立采购申请、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维修保养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明确了各项操作顺序。按规定使用年限,对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计算机进行报废,并通过专项资金进行更新。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即时、可靠地定位相关资产位置以及资产管理的工作序列和维护计划自动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始终秉承“真”字教育的立足点和目标,积极构建小陶子六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倡导行知学子吐真言、践真能、求真知、有真创、养真趣、育真爱,内外兼修,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撒上“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全国攀岩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宁波市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宁波市小学科学教学优秀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面向新的时代,行知人将继续高举陶行知教育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标准打造教师队伍,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莘莘行知学子尽情地遨游在知识与文化的天地里,讲述行知的故事,展望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本真学校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学校推介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