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

2019-09-10吴润媚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农村小学培养策略

吴润媚

摘要:学习习惯需要在学习中反复的练习和培养,才能形成自主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但在农村小学教学课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增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但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只要用严厉的要求约束学生就能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惰性心理,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课下作业不感兴趣,过于严厉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出现抵触的学习心理,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 农村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农村小学教师应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想要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调整好教学内容、组织多樣化的校园活动、利用适当的制度约束学生等,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的构建,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合理准确的依据。其次,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能自觉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教学为主要目标,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后,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文明礼貌以诚待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 农村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

目前,在农村小学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懂得认真学习,协助教师做好班级工作,还有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表现,能在教师的管理下认真学习,但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行为懒散,缺乏遵守纪律和制度的意识,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认真,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成绩也比较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原因:

2.1 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上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辅导学生学习,也没有精力学习先进的知识信息,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难度,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受错误社会风气影响

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和事物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广泛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小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和是非观念还不成熟,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农村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1 采用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科学规划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农村小学教师应认识到教学课堂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还要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目前有许多农村小学为了教学效果,采用枯燥的教学方法,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想要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安排一些游戏类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合作表演情景剧,将学到的知识表演出来,以此来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娱乐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树立榜样作用,增强激励效果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为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来启发学生,如闻鸡起舞、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成语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坚毅的品质,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农村小学生对教师抱有崇敬的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学习的规定自己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到教室做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板书时要字迹工整,不乱涂乱抹,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小榜样,定期评选学习之星,选出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和进步。例如每个月评选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礼仪标兵等,使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3 教授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

想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在探究和反思中增强学生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地方吗,学生往往会回答听懂了,没有不会的地方。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学生存在问题,但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好意思提问教师问题,这一点在学生的作业上就能反映出来。因此,教师需要悉心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同桌间互相提问,学生在面对同伴时心里比较轻松,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问题,自己的结论分享给大家,这样能使学生在互相提问、主动探究中锻炼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组织教学活动,巩固教学效果

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设立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教师可以成立诗词小组,让学生一同朗读和鉴赏古诗词;有些学生对数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小组,开展计算大赛;对于想象力丰富,喜欢趣味故事的学生可以开展故事创作大赛,鼓励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课外活动,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轻松、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关注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志华.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

[2] 周淑红,王欣岩,李婷婷,刘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17).

[3] 韦海辉,黄忠文,黄涛,等.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沙埔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农村小学培养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