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探究

2019-09-10张洁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张洁

摘要:群众文化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环节。笔者在充分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方针政策,提出新时期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措施,以期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6-0078-02

1 新时期群众文化思想内涵

1.1 群众文化概念

在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充分认识群众文化的概念是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基础。正确全面的认识群众文化的思想内涵,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科学的、有特定含义的群众文化概念,是由现代人提出来的。早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就开始设立通俗教育馆、民众教育馆之类的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正式提出了群众文化和群众文化运动等概念[1]。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基础上,群众文化的内涵又有新的不同的表述。学界对于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内涵普遍认为,新时期群众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自觉参与的,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以及审美需要的,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大众文化。

1.2 农村群众文化的特征

(1)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性。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充分发挥好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充分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2005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在我国,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让每个农民参与到群只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2)农村群众文化的传承性。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明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中断停止现象,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个奇迹,更是我们的自豪和文化自信底气。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地区特色的群众文化,比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大家都会选择吃粽子等来纪念爱国人士屈原。但在汨罗江畔会有龙舟赛等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在春节时期,全国各个地方会有不同的地方戏曲来欢庆节日,比如吕剧、河北梆子、黄梅戏、豫剧等。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3)农村群众文化的通俗性。优秀的文化不一定都是都是大众通俗易懂的文化,一些文化艺术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铺垫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是,真正优秀的群众文化一定是通俗易懂,广为传播的文化。让每一位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群众文虎的传播和欣赏中来,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在广大农村地区,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基础设施和场地资源,而且人民群众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这样通俗易懂又充满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是我国优秀群众文化的代表,我们应充分传播优秀有益的群众文化,自觉抵制“三俗”文化。

1.3 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1)农村群众文化的娱乐、交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业活动的季节性与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在农民群众农闲时期大量农民群众采用打牌、喝酒、闲聊等方式度过农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农闲时期给自己大脑“放松”“充电”的过程。有益的群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会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农闲时期的松散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量增加,在广大农村地区好多青年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人是感情的动物和群体性动物,需要沟通和交流。借助群众文化的开展,不仅仅使人民群众精神得到放松休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们的相互沟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幸福感。(2)促进农民现代化、增强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们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为我们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随着与国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越来越需要现代化人才。在我们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需要新时期现代化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容易形成固化的小农思维,而我们新时期现代化农民的培养目标是借助群众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使得农民具有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生活经验、新思想观念、新行为方式的能力[3]。农民群众转变自身观念的同时,更好的致力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新农村的建设。思想的转变为新时期农民财富的增加带来基础,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水平提升以后,会更乐意接受和传播群众文化,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有希望和民族一定和有凝聚力的民族,一个有希望的村庄,一定是村民凝聚力向上的村庄。

2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初探

2.1 农村群众文化现状分析

(1)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在笔者搜集资料和结合自身走访实证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群众文化的内部和外部生存机制逐步完善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我们都十分重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以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文化站、文化中心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农村群众文化网[4]。在对比城市群众文化的投入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的投入相对不足,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经济发展的东西不平衡和城市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应该是文化投入不平衡的原因。我们应充分重视群众文化投入薄弱这一问题,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够感受到群众文化传播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2)农村消费习惯不够合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思想理念的日渐转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消费习惯不够合理。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在农村地区,春节期间,大量外出打工的青年人返回家乡,在这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里,一些生活陋习也表现出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村青年三五成群聚众打牌,还有买来超出合理范围的鞭炮等。而让人民群众象征性的收取成本费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却无人问津。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投入,也跟农民是否愿意花钱进行文化消费密切相关[5]。(3)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在广大农村地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乡镇文化广场或者村里文化广场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或者闲置荒废的情况。比如:农民大舞台变成了摆设,被一堆堆柴火占据,村头的供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不同程度的破损等。群众文化传播的载体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被破坏是我们应该反思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村民素质的提高和一系列后期保障养护工作的到位能够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础设施被破坏的问题。

2.2 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1)理清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类型,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要。了解农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群众文化,是我们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前提基础。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思想和文化冲击,当务之急必须理清农村群众文化的需求类型,我们才能够真正把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而不是一味的“送文化下乡”,群众被动的接受文化,真正把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贯彻落实到行动中来。(2)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体系。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中,政府部门是第一主体。政府在其中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關系到农村总体利益的农村发展公共物品。然而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群众自觉和群众自治。号召当地非政府组织或者慈善机构,先进个人等社会资源投入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应大力引导和建设兼有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功能的村落公共活动场所。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养护工作,并应号召大家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和先进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现代化农民。

参考文献

[1] 崔震彪.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 贾小平.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82-83.

[3] 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1):65-69+140.

[4] 朱慧.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 王家新,黄永林,吴国生,等.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101-111.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