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成面,为学生的转变搭建平台

2019-09-10荚燕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闪光点笔者作业

荚燕

时下,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如“小皇帝”,要天上的星星家长也恨不得设法满足,而对其品德培养往往乏力。再加上单亲家庭增多,一些單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放任自流。故“智力第一等,操行是末流”“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情形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众多家长都是对子女管束不严而溺爱有余,甚至有的单亲家长对孩子不能起到第一监护人的作用,出了问题就想方设法推卸责任。从这个层面上讲,育人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必须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家庭德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势在必行。

一、让家长和教师站在同一个战壕,促其诚服

中午在食堂吃饭,常常听见教师间的交流大多是课堂上或者处理作业时发生的事情,抑或是某某学生又有了什么新的“问题”,有几个学生的名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一旦说出来,几乎所有教师都知道:噢!就是那个某某某啊!而频率高的原因,似乎又是与其家长有关,在大家看来,这样的学生家长都很护短,不讲道理,不配合……真是如此吗?教师又该如何做才能让家长和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从而帮助学生转变呢?

国庆前夕,去慰问了一个年近九十旬的老教师,老人乐呵呵地跟我们分享了她九月份跟毕业六十年的学生聚会的场景,学生们都很想念她,学生们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有两位生病的老人甚至是家属用轮椅推着送过来的。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学生在六十年后还如此地爱戴这位教师?老人提到了她的家访,她说她家访从不告状,而是见了家长就说孩子怎么怎么好,有什么优点,这样家长在邻居面前有面子,特别愿意听她讲话,慢慢地,孩子也就有了这样那样的优点。

多么的智慧!把家长拉到自己的阵营来,家长和教师一起来帮助孩子去达到目标,比批评、告状的效果好了不止一倍。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优点,我们只需在家长面前艺术地放大学生的优点,就可以拉近家校距离,让家长愿意听;再婉转地提出要求和具体做法,家长就很愿意接受了,这样我们就成了“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就会容易很多。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给别人以赞美,比责难要好得多。”确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多看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调动和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允许他们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切忌在众多学生面前翻陈年老账。美国实业巨子雅科夫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表扬某个人,用公文;批评某个人,用电话。”这形象地说明,受到尊重乃是每一个人的普遍愿望。当学生做错事时,批评要及时,但一定要给他点面子,通过令人愉悦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促其诚服。

二、与学生交心,促其转变

当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此,笔者以所教过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学生为例子(情感缺乏型),详述这个采用了一些心育策略使其转变的过程。

有一个男生叫张言(化名),是个聪明活泼的学生,父母离异后他被判给了父亲,但其父整天忙碌,无时间辅导、督促他学习,他实际上跟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老人对仅有的孙子宠爱有加,但由于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只能管好他一日三餐等生活起居。加上偶尔回家的父亲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平时没时间管教,碰到问题只有拿起棍棒,一顿毒打,然后再任其自由发展。而母亲则在难得的见面时间里给他买点零食、游戏机等,只在嘴上说说“你要好好学习啊”,以表示自己的关心。因此从表面上看,他不缺吃穿,但实际上心灵却无依无靠。缺少父母的关爱使他总有许多的不满,因此他无心向学,只顾玩耍,看电视,作业马虎应付,书写极潦草,作业经常拖欠,有时干脆不做,每次教师检查时总是谎称放在家里,教师为此伤透了脑筋,虽多次批评教育,其劣性就是不改,他的特点就是表面答应改正,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明天又会再犯。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觉得要让他感受到爱,其实他身边的人都很关心他、爱他,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因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1.转变方式,交朋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此,笔者和家长进行了多次交谈,也翻阅了不少资料,共同寻求合理、最佳的教育方法,笔者先要求其父改变教子方法,多留点时间和孩子相处,配合教师督促其按时完成作业。笔者则对他的错误以宽容、平静、大度的心态去对待,每次找他谈心,总是让他和我面对面坐下,让他说出犯错的原因及心里想法,用对待朋友的语气与他交谈,而不是遇事就教训一顿;对他的所作所为,详细分析,对他以后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使他逐渐消除紧张、对抗敌视的心理,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2.采用短期目标对比法,帮助学生重塑自己

后进生也有上进心,他们心底也渴望进步,渴望理解、尊重,渴望成为惹人喜爱的好学生。因此我们要让其感受教师的关爱。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知道自己不是个坏孩子,暂时的落后是因为方法不对或一时的小毛病造成的,通过教师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进步的。并且给后进生定的目标要小一些,让他能经常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步建立信心,取得成功。在对张言的教育过程中,笔者经常用奖励的方法,表扬他的优点,并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例如,写作业时,笔者站在他身边,鼓励他把字写漂亮,如果发现他有一个字写端正,笔者会大声赞赏他,并叫他坚持把这页作业写端正,老师要把它贴到作业栏上去展览。经过再三的肯定、表扬,他的作业终于栏上有名。笔者趁热打铁,让他当了几次小组长,还安排一个学习自觉的女生每天为他检查作业,不会的地方热情帮助他,并及时向笔者汇报,掌握他进步的“脉膊”,使他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期待。

3.善用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肯定自己

肯定自己,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大张旗鼓地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知道“我能行”。偶尔张言的作业不需要别人督促,主动按时完成,笔者会告诉全班学生,同学们会为他鼓掌,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笔者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学生真的是铁石心肠,他有朝一日会被教师的一片爱心、一片诚意所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努力,果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言同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居然得了90分。笔者摸着他的头说:“你真行!”他微笑着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大声地表扬,及时把某一瞬间的“闪光点”“小题大做”,就能真切地看到学生的进步。教师对后进生的尊重、信任及朋友般的理解,能引起他巨大的内驱力、成功的体验和胜利的欣慰,能激起他追求成功的信心。

由此,笔者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发挥家长对学生的管理作用,改进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文明程度。除了与家长单独联系,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讲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家长的素质,充分发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是教育成功的良好助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产生共振效应。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同样是对学生的表扬或赞许,出自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而出自与学生关系不和的教师,反而可能会使某些学生觉得是一种不信任,因而不再延续做出那种良好行为;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即使是对学生轻微的谴责,也往往比与学生关系不和的教师所作的严厉处罚更有“震动”和教育力量。

三点成面,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点,如果形成了面,我们用教育艺术把他们搭成一个让学生认识自己、转变自己,从而养成良好学习行为的舞台,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优秀,学校教育将会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闪光点笔者作业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老师,别走……
快来写作业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