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质疑点亮语文课堂的智慧之美

2019-09-10秦友娟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效率阅读能力

秦友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语文课本应该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主要载体。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阅读等几方面阐述了从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问题,向文本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课堂效率 阅读能力 有价值的问题 有效提问

新课标中提到,小学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教学生阅读和教学生如何阅读成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语文课本,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极具欣赏和学习价值的。如何学习这些文本,会成为课下阅读方式的典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教育资源,利用语文课堂的智慧生成,教会学生阅读各类文章,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阅读能力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能力?思考过一段时间以后,笔者认为,所谓的阅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从阅读的信息中搜寻到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以及阅读的信息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而我们怎样从众多的文字中去找寻这些东西呢?这应该就是阅读能力。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想知道什么?以及它要告诉我们什么?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能力和方法。要想掌握这样的能力,使语文课堂闪现思想碰撞的火花,学会对文本提问是最好的方法。

一、学会质疑,课堂方法引领

学生提问题,不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提问,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面对过学生的提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思考,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有学生误以为提问就是爱学习的表现,经常没有经过思考就提出很没有意义的问题来。这也常常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成了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智慧传承与发扬的过程,是需要从模仿到创作的過程,是需要深思和内化的过程,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被语言文字美化的重要学习场所。

在这些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提有价值问题能力的培养。

1.课前,用心备课,巧设疑问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想好要传达给学生的是什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外,备课时笔者还在思考:课堂四十分钟,怎样把简单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学这些知识所用方法的过程。侧重点不同,所体现出来的课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上学期笔者主要侧重于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又发现,原本每篇课文零散的知识点,如果用几个问题串起来的话,会显得很完整,而且学生回顾课文的时候,也完全能够根据那几个问题快速地将整节课的收获谈得很清楚。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会遗漏。

例如,在备《争论的故事》这节课时,因为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学生对故事一向很感兴趣,所以这节课的大部分知识学习,笔者都以“如何更有趣地讲故事”这个问题为抓手。如以体会兄弟俩的“不以为然”和“争论不休”走进故事,去理解这两个词语,感受当时兄弟俩争论互不相让的情绪,进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更清晰地表达这样的感觉。再如兄弟俩争的原因:立场不同。“煮大雁”和“烤大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烹调方式,各有优劣,不分好坏。所以,兄弟俩争论也是各有理由。正因为如此,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各自据理力争的情绪也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所以一节课是否高效,备课过程中对文本解读就需要一个非常恰当的主线索来引领,教师的质疑能力,对启发和指导学生质疑起到非常关键的示范作用。

2.课中,立足课堂,养成习惯

仅有的一堂课肯定不能让学生对这样的阅读方法产生较深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习惯,就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每节课。

例如,《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用诗意解诗文,用诗文给诗意点睛,全文围绕“依依惜别”这一情感来表达。在教学中,有一学生质疑:依依惜别的意思是相互依恋,不舍得离开。为什么这个成语要这样表达,而不说成“依恋惜别”?这个问题使全班同学都陷入了深思。紧接着教师介绍,“依”的古汉字写法,一个人依偎在另一个人的胸口,表示不舍得分开,“依依”的意思就是你靠着我,我靠着你,舍不得分开的样子。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本课两位主人公的情绪感受就更深刻了。

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表面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在增加,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3.课后,课外阅读,能力拓展

课下,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通过课堂上这种潜移默化的提问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就能够采用这种方法,那么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自然会大大提高。

二、尝试质疑,检验方法学习

课堂的专项训练都是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服务的。最终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自己学会提问。

1.课前预习,预设问题

我们对课前预习作业都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即:认(认生字)、读(读课文)、标(标段号)、画(画好词好句)、查(查字典、查资料)。这学期开始,我们的预习作业又多加了一项,简单称为“问”,即将不理解的地方用问题的方式提出来,记在书本上,等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一段时间下来,笔者发现我们学生的书本上都记了许多问题,有关于课本内容的不理解,有个别词语的不理解,甚至还有标点符号使用的不明白,等等。可见学生们课前预习任务已经真正落到了实处。

2.课中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课前预习时所预设的问题在一篇课文学习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提出来,这样一来,有些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便当时解决了,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后来的学习扫清了障碍。另外一些较有难度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一起学习探究。

3.学习结束,再提疑惑

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和课中探讨两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将学习课文时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对课文的学习更加透彻。而每节课主要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我们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提出课堂上没有解决但自己还有疑惑的问题。比如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植树的季节》。在基本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第3自然段里说‘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树上开放了一朵朵红花,在这句话中,为什么说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树上开放了红花?”这个学生还特别把“树上”强调了一下。是啊,我们在学习这句话时,只是说了这是个比喻句,把红领巾比作红花。我们忽视了一点,为什么是树上开放了一朵朵红花,笔者心里暗暗叫好,这不正是把我们这些植树的同学比作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纷纷开始思考,答案一下子就出来了,也让同学们恍然大悟,使课文学习更深了一步,笔者真为同学们的精彩问题而感到高兴与激动。

通过这样的专项学习,学生提问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频频出现。学生懂得如何去向文本提问,知道文本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阅读能力大大提升,阅读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知道怎样去阅读并爱上阅读,课堂教学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展开,这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带有主动性的语文学习课堂,也焕发出最美的智慧之光。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课堂效率阅读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