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及破解策略

2019-09-10侍春芹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侍春芹

【摘要】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依托语文课堂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口语交际水平;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深入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素材,从而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提升 农村小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磕磕巴巴讲不出来,很少有人能用自己的语言流利地回答问题;在口语交际课上,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交流对话,他们要么采用课文中的对话,要么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毫无新意可言。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不只是本班学生,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现象。笔者为此非常苦恼,一直在苦觅良策:到底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该如何改变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不畅的现状呢?

一、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使然

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上思想落后,没有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帮助;还有很多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老的祖辈照顾,这些祖辈多数是文盲、半文盲,不能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家庭教育的诸多不足,造成学生语言发展迟缓,表达水平低下。

2.语言环境不佳

农村小学生日常接触的语言环境都是方言土语,只有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时说的是普通话,造成了学生的语言断层:同样一件事让学生陈述,他们用方言土语可能说得很流利,但如果让他们用规范的普通话陈述,就变得磕磕巴巴,要么说不完整,要么用词不准确,让人不知所云。

3.学生认知所限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少有外出游玩开阔眼界的机会,使得他们没有城市的学生见识广、阅历多,加上农村学生的交际范围窄、展示空间小,很多学生胆小自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此外,农村孩子大多没有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造成他们认知水平和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交际环境中,囿于自身语言储备的不足,往往表现出局促不安、表达不畅等语言障碍现象。

二、破解农村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弱的策略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原因找到了,该如何破解呢?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例,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以文本为依托,夯实语言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求小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农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基础本来就差,加上很多教师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致使学生说出的话、写出的作文既干巴又空洞,学过的佳词妙句难以运用,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不会从文本中吸收语言精华,也不懂得如何把这些语言精华为己所用。

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要从基础的“听说读写”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揣摩、体会、借鉴文本中的语言技巧,先练习口头表达(如造句、说话练习、口语交际等),再练习书面表达(如仿写、续写、片段练习等),把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此外,还要在借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活学活用、大胆创新,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作文里还是生活中都能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低年级可以通过基本的句式(如仿照“小草在向我点头微笑”的句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起初,可以让学生先练习说一句话,再练习说更多的话,直至学生能说出一段流利、完整的话。还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特定的句式和提示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以“陪妈妈去买菜”为主题,可以出示句式“菜市场里的菜真多啊!有    ,有    ,还有    ,真是太丰富了!”让学生练习说话。进行写话训练时,让学生先练习口头说句子,再练习写句子;先练习写一句话,再练习写更多的话……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说话与写话的技巧,同时也为以后难度更大的语言交际训练和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创设表达情境,提高语言技能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大胆表达

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善与人交流,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很多学生由于曾经有过表达不畅的经历,心中有了压力,因为担心再次出错,就干脆不作声;有的学生本来就胆小,担心说不好被同学取笑,不敢主动表达。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对症下药”,设法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例如,对于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读词语、读简单的句子,直至读一段课文、一篇课文;等到胆量练大了,就鼓励他们用词语造句,仿照例句练习说话,对他们慢慢提高说话的要求,直至他们能流利地说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对于说错话的学生,教师要和蔼、耐心地帮他们找出语病,不能苛责,多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敢表达、会表达。

2.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提高交际能力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有质的飞跃。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的?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主人与客人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再指定几组学生进行对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找出他们对话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最后让他们把对话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就会同步得到提高。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物对话,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可以说,语文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机与材料俯拾即是,只要持之以恒进行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真正得到提高。

(三)以生活为源泉,汲取语言“营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们是如何说话的,说话时的表情怎样,有哪些動作。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与人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细致观察,并且把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提炼,从中吸收“营养”与“精华”。这样,学生的生活知识和语言储备就会越来越丰富,在语言交际和写作训练时就会胸有成竹,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四)以阅读为平台,丰厚语言积淀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极其匮乏。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又何谈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呢?语文教师与家长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了隽永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濡养学生心灵。当然,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只是知识积累的第一步,还需要教师借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充实到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中去,最终将文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