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数学教学生活化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2019-09-10王敏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素养陶行知

王敏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思想,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课堂,将课堂带入生活的教学实践。以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把所有已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遗忘后剩下的本能,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生活化无疑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设计实际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指引和适当新知的点拨中,发生思维碰撞,激发其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兴趣,从而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内化。

一、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带入课堂

生活总是充满了教育的色彩。它既是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也是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活动教学法是笔者喜爱的一个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认识年、月、日”是三年级课本中极具生活气息的一堂课,一年级的学生便在语文课上学习过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这样的儿歌,对于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深入系统地研究年、月、日这一知识之前,笔者布置给了学生这样一个任务: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关于年、月、日还可能有哪些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并合作制作一份今年的年历。随手撒下的种子,也可以枝繁叶茂。这样的任务将本因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带入了生活,亲子合作,成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以最自在、最快乐的方式学到了知识,也让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成为全家难忘的记忆。在课堂上,看着学生们精美的作品,看着他们侃侃而谈的幸福模样,作为教师,只需把讲台留给他们。这就是受过教育的生活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教育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能够把鸡带入课堂,从喂鸡这一生活行为中提炼出教育的问题,足见其对生活教育理解之深刻。把生活带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索的激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灵动、开放、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

二、社会即学校——让课堂走进生活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范围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生活教育的组织形式。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单纯地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包容整个社会生活。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是“活”的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和谐统一。

本着爱生的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笔者特别为他们开设了探索课堂,让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生命。

儿歌教学法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个教学方法。通过儿歌,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记忆、锻炼说话能力。

例如,在应用倍数及其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计算,这两类问题混淆现象比较严重,经验的记忆相对困难,因此,笔者用“求几倍,用乘法,谁的几倍谁乘几”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记得津津有味;又如,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时,学生经常会丢三落四不注意细节,因此,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总结规律,精简要点,编写出“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儿,写到哪儿,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的儿歌,将计算的顺序、方法和要点均囊括其中;在学习“有趣的乘法计算”时,对于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积的百位和两位数的十位相同,个位和两位数的个位相同,十位上的数等于两位数个位和十位相加的和。这样的规律其实很不方便三年级学生记忆,因此,笔者组织学生编写了儿歌“两头一拉,中間相加,中间满十,百位进一”,这样的儿歌形象生动,解释一遍学生就记忆非常深刻了。诸如此类的儿歌数不胜数,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灵动。他们把儿歌总结法带入了生活,学数学编儿歌,记汉字编儿歌,甚至做游戏、玩滑梯、大扫除也要编儿歌,儿歌已然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成了学生的本能与素养。

三、教学做合一——将素养融入生命

教学做合一即“教由学而生,学以做为依据。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教学应立足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注重启发,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在教学“间隔排列”时,书本上的例题给出了几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数量上的关系。而笔者认为,仅仅用这样呆板的图示范,说服力不够。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根绳子,一杯珠子,将课堂打开,让学生通过串珠游戏决定课堂的走向,多样的数量、多样的情况,异中求同。通过联想、猜测、观察、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刺激其发散思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成为课堂的焦点,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最美的教学在学生手中。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结合、知行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来教,学生通过做来学。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数学教学生活化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数学素养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