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

2019-09-10张银泉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张银泉

【摘要】当下我们所提倡的“学程导航”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只有不流于形式的有效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指导 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个人的作用在下降,群体的作用在上升,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习惯“单打独斗”的人将渐渐失去竞争力,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而在我们当下所提倡的“学程导航”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也成为我们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合作学习的开展也能让我们的课堂由原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也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教师的合理分组,有效指导是前提

合作学习的有效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分组。有专家研究表明:第一,合作小组的成员以4~6人为宜。笔者执教的是一年级,以4人为一小组,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还不是很好,太多人在一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我们班的4人小组中,笔者一般这样安排:有1个学生是班级中比较优秀的,还有2个学生属于中等或中下等,还有1个学生则属于后进生,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小组合作正常开展起来,如果一个小组中都是中等的或是后进生,那就没有“领头羊”了,这样小组在交流中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不能正常讨论,小组合作就不能正常开展了,所以在一个小组中一定要有1~2个比较优秀的,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正常开展。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教师也要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总体实力是差不多的。第三,小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虽然给学生们组建了学习小组,但是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合作的,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往往会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着热闹,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比较小,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来帮他们进行分工,比如,笔者会让口才较好的学生当“主持人”,让认真的学生当“记录员”,让比较负责的学生当“检查员”等,同时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技能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教师也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的要求:第一,认真倾听小组里每个同学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第二,先让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再进行纠正或补充;第三,小组成员要做好自己的分工,及时记录、整理、归纳小组形成的观点,同时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并准备汇报;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时要求小组里的同学轮流汇报,不能一直让同一个人进行汇报,这样的要求是为了防止出现优秀学生的“一言堂”,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小组學习中去。第五,要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小组里的成员遇到意见不统一时需要讨论,在全班交流中,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也需要讨论,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是保障

合作学习的有效保障就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问题又不能自行解决时,的确需要通过和别人合作来寻求解决方法时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才会有成效。而我们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是为了符合我们的“学程导航”模式而开展的,有些课则是为了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而开展的,所以往往会出现教师呈现问题后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就让学生开始合作学习的情况。在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问题的情况下,学生是不会对问题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的,也就更谈不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弄清楚自己还对哪些知识有疑问了,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容易造成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而另一部分学生就无所事事,使学习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笔者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一课时,由于现在社会上流通的人民币面值基本上是1元的硬币、5角的硬币、1角的硬币,而以前的1分、2分、5分硬币,1角、2角、5角纸币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包括1元的纸币也比较少见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节课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笔者就在上这一新课的前一晚,布置学生在家里先预习,笔者让学生在家里让家长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家长把这些图片打印出来供孩子学习,并且笔者还让学生尝试“如果要拿1元5角,该怎么拿?”这样在第二天上新课时学生已经基本上认识了这些人民币,有了充分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那么在课堂上针对笔者所提出的小组合作的问题,学生就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才能开展,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有成效。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那么合作学习就只是一个形式,落不到实处,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同时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这一重要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慢慢减弱,变得不爱思考、不会思考,喜欢依赖别人,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当我们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更有效。

三、教师精心设计的合作菜单是精髓

合作学习是否有效要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小组中交流、互助,完成小组合作的任务。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会,小组合作时看起来气氛活跃,但实质并没有任何交流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难,过于难的问题,学生根本不会,小组合作就不能开展下去,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新课知识,便于学生交流互助,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菜单的: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2.计算34+16,先用小棒摆一摆或计数器拨一拨,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3.34+16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小结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要注意什么?这样设计问题,能让学生非常明确地知道学习和交流的方向,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新知,促进小组交流,不会出现在小组交流中没话说,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让合作学习更高效。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剔除那些过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