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有用地理教学

2019-09-10唐小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学科

唐小玲

【摘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确定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報告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段中,也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教育涉及地理课程教学与地理德育部分,高中地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科的特性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立德树人方面应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如何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教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024-01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导向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有德行、有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地理学科在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学科应有的德育目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导向,将立德树人融合到教学目标中,了解国情国策,渗透党的精神,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树立文化自信。

1.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落实德育目标

对于地理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时事领悟其德育价值,将之与教学活动结合,实现德育目标。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中,结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时事新闻,将港珠澳地区自然特征、人文环境等内容结合,联系教材知识,设问: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大桥造价高昂的原因;大桥通车对港、珠、澳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等,体会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增进对国情国策的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真正落实地理学科中的德育目标。

2.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文化、唐诗宋词等,如:我国二十四节气所反应的季节变化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从水循环的地理视角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通过结合时令景观图等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亦能真正感受地理的魅力,立德树人只有融合传统并在其中获得滋养,才能最终实现。

二、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地理学科的的独特性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全球化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从时、空等不同角度、不同尺度认识区域,关注全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全球化意识和国际理解力。

2.从关注乡村、城市等小尺度认识区域,亦或通过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对比认识区域特征与发展,引导学生综合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如:结合学校所在长沙大河西梅溪湖、洋湖等区域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城市的发展变迁,感受大河西的城市化进程,通过自身体会,分析大河西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及影响,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强化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中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中学地理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对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的地理势在必行。

1.以生活为载体的地理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教学中要精选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切入点是要对生活有用,最终培养关注生活的人。如讲解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选取同学们熟悉的橘子洲附近湘江,设问:为什么东岸船只较多、西岸泥沙淤积明显?由此展开相关知识点的探究,亦可进一步拓展,若是弯曲河道,两岸侵蚀与沉积又会如何?细化地理教学目标,贴近生活,转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让地理生活化,更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2.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开展地理考察、实验、观测等地理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体验。如:借助学校所在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组织学生课后就近开展梅溪湖、桃花岭研学活动,通过桃花岭山体岩层考察地质地貌、通过对桃花岭水库及梅溪湖等水文特征考察与观测来分析影响因素及环境效益,通过对岭上茶园分布进而分析总结农业区位……知识从生活中来,将之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自己熟悉的周边地形、河流湖泊、自然人文环境等学习地理,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地理现象。

3.加强学生读图、制图技能,学会地理思维。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概况,推理等,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地图三要素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后作业——绘制学校平面草图,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交流、完善,推荐优秀作品下堂课展示。展示中,师生就该图如何绘制,方法、技巧及图上符号代表什么,方位特点等提问、评议,展示组代表给予解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对所绘草图修改完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同学们对地图的绘制、读图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等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进一步引导知识拓展,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计算等,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新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立德树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有用地理教学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学科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Gwendolyn Br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