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让阅读改变中国

2019-09-10

新晨 2019年6期
关键词:点灯母语儿童文学

回眸过往,布局将来,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发表主题演讲《亲近母语十五年叙事》。她说:“亲近母语最初的探索,是从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开始的。”“现在,亲近母语希望用一个开放的体系和资源来支撑大家,我们一起来创造,一起往前走,而并不仅仅是这样一个机构本身。”

亲近母语十五年

推动儿童中文阅读走向深入,教出“阅读力”

2019年4月2日,亲近母语研究院在“点灯人教育”微信公号发布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19年版),单日阅读量近20万,并吸引多家自媒体分享传播。

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的研发一直是亲近母语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小学阶段的校园阅读提供一个值得信赖、便于使用的分级阅读书目。2001年,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小学阶段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此后亲近母语研究院每年对书目进行修订和完善。十几年来,这个书目已经成为国内儿童中文阅读的重要风向标。

2019年4月12日~14日,由中国教育新闻网、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

易中天、钱致榕、梅子涵、朱自强、程玮等众多专家学者、作家名师,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余名一线教师、校长、家长、媒体朋友、阅读公益组织人士、童书出版界人士,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教师代表,一起围绕“如何走向更深入的阅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三天时间的论坛,充实而丰富,给予我们太多精彩。

十五年过去了,春天依旧,灯光依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奠基人梅子涵教授,再次走上这个属于点灯人的讲台,展开诗意致辞。

他说:“文学是多么好!”“它能那么特别地陪伴我们度过生命的每个阶段;它能使一个生命得到别人难以察觉的感动;它替代着很多生命进行了自己所无法完成的优美抒情;它叙述出无数新奇的故事;它令人明亮地否定了原本的疑惑而变得充满信任、接受善良。”

这么好的文学,需要点灯人把它们带到孩子面前。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刘颖老师、孔晓艳老师,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蔡村中心校校长加志宏老师,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老师,2016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牛宇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点灯人。他们先后上台,为大家讲述自己第一次遇见亲近母语的故事,诉说各自点灯路上的风景。

回眸过往,布局将来,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发表主题演讲《亲近母语十五年叙事》。她说:“亲近母语最初的探索,是从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开始的。”“現在,亲近母语希望用一个开放的体系和资源来支撑大家,我们一起来创造,一起往前走,而并不仅仅是这样一个机构本身。”

2019年度点灯人荣耀登台,讲述“阅读改变中国”的精彩故事

十几年儿童阅读推广,受益的不仅仅是儿童,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点灯人,也在阅读和推广阅读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

为树立榜样的力量,寻找更多的点灯人,亲近母语自2014年发起了“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活动,以阅读点亮心灯、阅读促进教育、阅读改变中国为活动宗旨,以民间立场、专业评选、公正公平为评选原则,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共有24所年度书香校园,44位年度点灯人,11个年度阅读推广机构入选,《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全国各大媒体发表深入报道,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推动儿童阅读行业的发展,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阅读点亮心灯,阅读促进教育,阅读改变中国。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颁奖典礼隆重举行。8位年度点灯人,5所年度书香校园和2家年度阅读推广机构代表,在热烈的掌声中,登上属于他们的领奖台。这对他们来说,是肯定,也是新的开始。

最终,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丹达木头乡总校牛宇、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拉乌完小谢红芬等8位老师,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等5所学校,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这两个儿童阅读推广机构,分别荣获年度点灯人、年度书香校园与年度阅读推广机构的称号。

颁奖典礼结束后,2019“阅读改变中国”获奖代表牛宇、林忠玲、俸耀旭,往届“阅读改变中国”获奖代表胡红梅、彭志辉,五位老师一起上台,接受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中教之声事业部主任郜云雁女士、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先生的访谈,分享各自的阅读理念与点灯经历。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可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坚定前行的信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点灯人加入儿童阅读推广的行列。让孩子亲近母语,亲近文学,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梅子涵教授的年度演讲《儿童文学阅读的十个意义》,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梅教授在他的演讲开始之初就强调:“生命的度过,童年的时光都是需要很多的内容来陪同的。文学,尤其儿童文学是很多的陪同内容当中的一个高级的内容。”

儿童阅读推广:

从量变到质变,探讨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本届论坛旗帜鲜明地提出“如何走向更深入的阅读”的主题,是在十多年国内儿童阅读推广基础之上,在上一届“更为广阔的阅读”主题基础之上,从广度到深度的又一次开掘。

究竟我们的研究和推广如何扎实有效,更具专业深度?点灯人的素养如何匹配儿童阅读走向深入的需求?当我们想要“教出阅读力”的时候,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和教学?本届论坛通过一系列专家演讲、圆桌论坛、名师课堂,带领点灯人率先完成整体进阶,成为儿童阅读的引领者。

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先生,物理学家钱致榕教授,著名教育学者李庆明老师,分别从人文、科学、文学的视角,谈母语教育和儿童阅读,带领大家感受中国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体悟人类科学求真求实的探索与传承,亲近文学,感受文学的滋养。

我们怎样把文学这样一种高级内容,带给孩子们呢?我们可以给孩子上文学课,让文学阅读走向深入。甘肃省特级教师徐世赟老师在主题阐述中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使我们的语言得到最美丽的滋养。”

文学的教育,也可以在整本书的共读交流中体现。教育部首届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员周美英老师执教的儿童文学研讨课《柳林风声》,就深深体现出这一点。她聚焦“召唤”,带领孩子们走进好玩的故事里,走到世界经典文学的面前。名师课堂,各具特色与魅力。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的文学研讨课《打架》,既关注学生提取重要的信息,也重视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如统整、推论等能力),还将课文与实际相连,课堂设计,别出心裁。

儿童离不开文学,他们能从文学中读出些什么呢?著名教育学者、特级教师李庆明先生的演讲《从文学中读出什么》,给出明确答案——文学四味。所谓“文学四味”:一曰童趣;二曰诗情;三曰史韵;四曰哲理。李老师在演讲过程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听者受益匪浅。

既然是关于儿童的中文分级阅读,儿童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著名特级教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周益民老师的儿童课堂沙龙——我看童书,让我们听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从孩子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与他们兴趣相匹配、难度适中、内容健康有益的书籍,才是孩子希望我们给他们推荐的。

《给孩子的古文》《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这两本书,就符合这样的特点。冷玉斌老师在“点灯人荐书”环节告诉我们: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书,去见古人,会来者。其中,《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这本书在讲述关于爱情的故事。也许,有些事情,孩子不必等长大才会明白,比如——爱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德国作家彼特-赫尔特林的《本爱安娜》,这本书讲的就是一段少男少女的恋爱故事。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学习书中的老师、家长对待孩子爱情的态度与做法。如果有一天,当孩子提到爱情话题时,我们不必三缄其口,闪烁其辞,不妨就大大方方、认认真真地和他们谈论一下这个话题。

接下来,就是名家齐聚、备受期待的“圆桌论坛”。在儿童文学理论家、语文教育专家、作家、翻译家朱自强老师的主持下,蔡朝阳、郭史光宏、付雪莲、孙慧阳、冷玉斌、张弘几位专家,以观点之碰撞,引领我们思考儿童中文分级阅读的种种问题。

儿童阅读为什么要分级?可以分级吗?我们要秉持什么样的儿童观、阅读观、教育观,看待儿童阅读分级?阅读有很多可能性,推荐书目更不是一种限制和捆绑,而是一种参考和指导。

随后,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女士做了题为《母语背景下的儿童分级阅读》的主题演讲,向各位老师阐述儿童中文分级阅读对于儿童阅读和母语学习的意义,并发布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互联网产品“小步读书”的公测招募,邀请班级和家长参与公测。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科学的阅读,在于求真。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余耀老师在主题阐述中说:“我们需要文学,也需要科学,它们是我们的两条腿,我们用两条腿走路。”紧接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朱爱朝老师,为我们呈现出一堂科学之美,时节之美。节气、物候、汉字、老故事、习俗、自然笔记的书写等等内容,都在这堂课上得到很好的展现。古诗的吟诵,更让在场的老师们震撼不已。

除了朱爱朝老师,其实,还有很多的学校,很多的老师,对科学的阅读做出很好的阐释。耿姗姗老师分享的《芳草园小学的全学科阅读》,邓玉琳老师分享的《科学文本读写的实践探索》,都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为之一振。

了解问题,要从宏观着眼,解决问题,要从微观着手。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博雅教育的钱致榕教授,身着一袭长衫,带我们到宇宙当中走一遭,微观世界转一圈,从大历史、大格局、大视野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教育。

知识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如何扩展孩子的视野和格局,从知识做起,从自己做起,和孩子一起成长。钱教授的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人文阅读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更强调自我体会与心灵觉悟,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孩子要成为人格完整、精神清明、理性健全的人,离不开人文阅读。4月14日上午,来自马来西亚的郭史光宏老师,为我们展开人文阅读的主题阐述。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2017“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蒋军晶老师带来精彩的人文阅读的研讨课:《送别》组诗,内容丰富,设计独到,让我们体会到古诗歌教学的另一番景象。在说课环节,蒋老师感慨:“如果古诗词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的话,就太可惜了!”

根据著名送别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古琴曲《阳关三叠》,在旅德中国古琴家成红雨老师的演奏和吟唱中,更顯情意真切,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欣赏完古琴乐曲,我们在热烈的掌声中,迎出本届论坛的重要大咖、著名作家易中天先生,易先生的演讲题目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诙谐幽默的讲述,辅之以卡通形象,被尊奉为“天纵之圣”的孔子以及子路、子贡、颜回、宰予、冉有、公西华、曾点等七十二贤,以更新鲜更具活力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

首届亲读者大会:让教孩子阅读,成为父母终身的事业

亲近母语研究院携手中国教育新闻网,隆重推出首届亲读者大会——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亲子阅读分论坛。以亲子阅读之名,和大咖对话,懂阅读、学阅读、享阅读,和孩子一起走进丰富广袤的阅读世界共同探讨: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终生的良好习惯?如何营造书香家庭,“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奠基人梅子涵,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独立教师蔡朝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胡红梅和儿子陈奕恺畅谈阅读,分享“我们难忘的亲读时光”。

亲读会,亲近母语读书会、亲子阅读会、亲读者大会的简称和合称。4月14日下午,首届亲读者大会开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亲读会课程总顾问的梅子涵教授,为我们做开场演讲《文学即教育》。文学早已是人类教育中最重要的安排,如何实施文学教育呢?

孔晓艳老师为我们示范《日有所诵》经典篇目的诵读,付雪莲老师“拆”开《绿野仙踪》,向我们展示整本书的阅读。朱爱朝老师,以视频讲述“二十四节气课”的和美安然。她们三位都是亲读会课程总导师,她们会携一众名师,在亲读会等你和孩子一起来阅读。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很重要。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发表演讲《一个人的童年史可能就是他的当代史》。随后,资深奶爸蔡朝阳老师上台与之对话。两位老师金句频出,亮点不断。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一位智慧的母亲。徐果,世界顶尖名校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2016年欧洲十大经济学新星,他的妈妈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老师。作为亲读者,程玮老师分享的《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怎么做更好?》,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陈奕恺,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少年,已经写有16万多字的小说,并在某知名刊物上开辟了专栏写作,他的妈妈是第四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胡红梅老师。

胡老师分享的是《我用1万本书,给孩子一个书香童年》,小恺分享的是《时间,请跟我来》,在他们那段难忘的亲读时光里,我们看到那个家庭里始终有书香流动。

亲近母语十五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今年是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凝聚了亲近母语为推动中国儿童阅读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深入探索:从儿童文学到母语教育,从文学教育到哲学思考,从儿童写作到分级阅读,从阅读课程到师资培养……十五年来,亲近母语的探索,以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为核心,不断向深处扎根,连接四面八方的点灯人,为中国儿童阅读献上一份又一份浓墨重彩的答卷。

亲近母语整合十多年来在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培养、区域阅读环境打造等领域的诸多成果,为区域量身定制专业、系统的儿童阅读解决方案——“阅读地平线计划”。旨在为项目区域提供更全局性的閱读项目设计,更深度的专业引领,更具特色的定制化服务,指导区域进行儿童阅读课程的整体建构。通过儿童阅读课程的落实,六年确保每个孩子诵读960首诗歌,阅读112本图画书和40本儿童文学经典和中外名著,师生共读,完成500万字的高质量阅读,自主阅读量不低于1000万字。专家团队量身定制专业儿童阅读课程,保证儿童阅读课程化、常态化,专家名师全程指导,系统定制教师培养方案,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区域示范性书香校园。

猜你喜欢

点灯母语儿童文学
刊首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画根电线来点灯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