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娅:生如夏花 逝亦灿烂

2019-09-10赵楠楠

中国工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兴华国网贫困学生

赵楠楠

“她最喜欢吃的是水煮白菜,因为不用放油,几乎不太吃肉,一个鸡架便是一顿奢侈的饭菜,她说,钱要用到有用的地方。”

“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我去世后,会有医疗二次报销的钱款、我的单位发放的补贴以及本人未及处理的钱款等,全部捐赠给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

这是67岁的国网天津电力退休女工王娅最后的遗嘱。

2019年2月16日22点31分,捐资助学30多年,在生命之烛即将燃尽的最后时光,毅然放弃治疗,捐出所有财产和自己的遗体的王娅,了无遗憾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最后的晚霞

2018年6月22日,一大早,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白瑞刚秘书长发现,基金会的账户收到一笔3万元的助学捐款,捐款人的姓名是王娅。

“这是你的救命钱,你要多为自己着想,别再捐钱了,治病需要很多钱,抓紧治病。”百感交集的白瑞刚立即拨通了王娅的电话。

“我已经想清楚了,这病治和不治区别不大,治疗花费很多钱,没有性价比,还不如活得有质量些。”电话那头,王娅笑着说。也正是这次通话,王娅表达了想参加明份兴华基金会组织的大学生资助对象遴选评审会的意愿。

2018年3月,王娅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想抓紧生命最后的日子,参与到捐资助学的事业中。

为了有一个好的状态,王娅提前一个月中断了化疗,恢复体能。8月,她如约来到兰州参加了评审会,又拖着赢弱的身子,与基金会的成员一起到受助对象家中家访。当她跨进一个个门槛时,亲眼目睹贫困学生家徒四壁的窘况,真切感受到这些孩子遇到的贫困超乎她的想象。

返津后,半年多时间四个疗程的化疗,身高1米6左右的王娅体重骤降到70斤左右,头发大量掉落。就在医生会诊下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时,王娅却决定:停止昂贵的化疗,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在生命倒计时之际,王娅心中最为牵挂的还是那些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还要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离世后把房子捐给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但很陕,王娅又反悔了,要把身后捐赠变成生前赠与,因为她担心自己去世以后还会有签字等诸多手续,给房产捐赠带来麻烦。几经周折,王娅唯一的这套70平方米的住房,生前捐赠成功办理。

“您不是我在照片里看到的样子,在我面前的您显得更加憔悴。病痛真的没有给您喘息的机会,您的头发脱落得很厉害,稀疏又花白,消瘦的脸庞只能衬得出—双眼睛。我们抱住您,您在我耳边说道‘孩子,谢谢你,我的好孩子’。” 这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受助学生程金霞写给王娅信中的一段话。2018年12月15日,得知王娅患病的消息后,在山东读大学的程金霞急匆匆赶来看望,但眼前憔悴的王娅让她忍不住第一眼就流泪了。

一辈子孑然一身的王娅没有子女,但她说,这些受资助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这是王娅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

最初的晨曦

王娅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4100元,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她自己也说不清。可知的是,这些年她陆续资助了7名学生。在她书柜中有两个文件袋,里面装满了她捐款的收据、证书。她时常会用骨瘦如柴的手掌轻轻摩挲着她的这些宝贵“财富”。

生于1952年的王娅,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的民办教师。“我心里清楚农村学生的状况,也知道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知识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王娅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成立,当时月收入不到200元的王娅,—下子就捐了100元。接下来的几个月,她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她持续不断的爱心捐赠足迹,“有时候捐赠一次,我都能开心好几天。”王娅说。

2016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捐助甘肃贫困学生的报道,深受感动,通过电子邮件开始同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联系,当她得知基金会把爱心人士的每一分钱都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时,对基金会有了初步的信任,一次捐出6000元,正好是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

甘肃灵台一中的高一学生白云成为王娅的捐助对象。2017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

现场没能跟白云说上一句话,王娅就返回了天津。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有什么负担。”

就是这样一个慷慨无私的人,对自己却苛刻地有些不可理喻。“你能想象我师傅每个月的伙食费只有200元吗?”在王娅逝世第二天的缅怀告别仪式上,王娅的徒弟赵颖向站在旁边的记者哽咽地说道,“她最喜欢吃的是水煮白菜,因为不用放油,几乎不太吃肉,一个鸡架便是一顿奢侈的饭菜,她说,钱要用到有用的地方。”

不落的余晖

2019年2月26日,在王娅病逝后的第10天,王娅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19年1月“中国好人榜”,获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那些深受感动的同事们正在筹划着组织一系列爱心捐助活动。“王娅是我们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她走了,她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来!”

2019年3月22日,就在王娅病逝后的第36天,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共同在灵台县一中举办“电网之光·王娅爱心”捐助仪式。王娅生前供职的检修公司党委书记刘继平重走王娅捐资助学之路,延续她的爱心,继续她生前未竟的事業。他带来了近万名同事自发捐赠的157万元助学款,捐助首批150名将要攻读高中学业的贫困学生。

在王娅病逝后的第46天,“向王娅致敬”纪念会在天津举行。当她生前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映人人们眼帘时,在场的许多人早已潸然泪下。

2019年明24日,在王娅逝世后的第97天,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系统向“中国好人’王娅学习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记录王娅生前身后的报告文学《生如夏花》首发仪式。

“我每天都会处于一种极度震撼、深切感动的状态,以至于我在采访写作过程中经常被王娅的事迹打动,热泪夺眶而出……”《生如夏花》的作者周洪成在回忆起这部报告文学的采写过程时,如是说。

王娅像一支圣火,为了温暖光明而来,燃尽自己,她身后留给世人的不是冰冷的背影,而是圣火一样滚烫的大爱,在人间恒久不息地延续与传递。

猜你喜欢

兴华国网贫困学生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熊口余生
宁夏实现国网能源区块链
国网电动汽车推出充电桩开放项目
咏霜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锤子剪刀布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