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鏖战“清丰”

2019-09-10阎宁

资源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斑老乡国土

阎宁

近两年,随着河南煤田地质局“转型发展及服务自然资源”战略的稳步推进,该局四队应势而谋,因势而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技术团队,全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进军。

在推进濮阳市清丰县国土三调工作中,该队20名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夜以继日,苦干实干,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清丰县17个乡镇718个村庄,833.5平方千米的土地调查,并在全市10个标段中两次率先提交6万个高质量图斑数据,确保了濮阳市国土三调项目走在全省前列。

“没有一个人拖集体后腿”

“一个人要承包2个乡镇的外业拍照举证和内业数据库建设”这是项目部为了把原本需要百十号人完成的活,干好、干漂亮而定下的死任务。于是,项目组的小伙子在寒冬里开始了与太阳的竞走比赛。为了能在冬季日照时间短的情况下完成每天60个作业点,每个点“四角一全景一特征”的拍摄举证,他们早上天朦朦亮就开始出发,晚上分辨不出地物才返回。日平均行走3万多步20千米不喝水不歇脚;一日三餐只能在乡村路边凑合;在凛冽的寒风里用冻裂的手准确标注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和边界;为抓住日落前最后一缕拍摄光线,拖着浮肿的腿在田野中狂奔,这疾步如飞、分秒必争的片段,每天都在重复着。

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升精气神,他们就利用晚上绘制图斑能够碰面的时间,就地取材开展吃方便面比赛、吹冷风比赛、讲笑话和才艺展示等各种新奇、解压的小游戏……就是这份忍耐和苦中作乐,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240个日夜,没有一个人因没完成日工作而拖集体的后腿。

“严守数据精准‘生命线’”

国土三调最难的不是风雪中的坚守,也不是通宵达旦的绘制图斑,最难的是化解村里老乡的抵触情绪,破解不让进门拍照的难题。为保证项目进度,确保“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核实地类、边线及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严守数据精准“生命线”这一核心工作要求,这群搞技术不善言辞的理科男竟练就了“嘴甜不吃虧”善打感情牌的本领,摸索出了一次登门讲政策、二次上门拉家常、三次当面认亲戚的“三步暖心工作法”。

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敲开一个老乡的门,一个同事连续4次顶风冒雪上门做解释工作,等第5次再敲门时,这位老乡有些心疼又有些不解的说:“这么差的天气,你咋又来了,也不怕冻坏了,真不知道你图个啥。”这位同事一听这话,瞬间感觉老乡的口气比前几次登门温和了许多,连忙趁热打铁地答到:“大爷,我啥也不图,就想着你能理解理解我的工作,让我赶紧完成任务,这样你也不用整天惦记着,我这个‘讨人嫌’的小孙子不知道啥时候又来烦你了。”就是这份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话语最终感动了老乡,老乡边笑边开门说道:“唉,真是个死心眼,我算服了,进来吧。”

“愧疚的是对不住亲人”

清丰县项目是该队2019年的重点项目,为了确保按时高效完成,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性格沉稳的项目“大管家”小石,彻夜为项目组人员量身制定业务学习计划,考核过关不讲情面;聪明好学的“万金油”小刘、小何发挥计算机兴趣爱好优势,牺牲睡觉时间编写程序,将处理不合格图斑的时间从半天缩短到了几分钟;手术后还没有康复的“铁疙瘩”小关,归队后依然坚持身兼两职,一面完成分内的工作,一面充当司机每天定时到各村接送同事。用小伙子们的话说:“看到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苦累我们都能扛,但也有受不住,就是对亲人的愧疚”。

今年2月份的一天,距离第一次提交数据库的节点还有4天。凌晨三点,一个同事的手机震动了,“5天了,儿子病了5天了,要不,你回来一趟。”听着电话那头妻子沙哑的声音,他恨不得马上回到郑州,他多想抱着孩子哄一哄,多想陪在孩子身边,哪怕握着他的手,静静地看着他。可眼下正是提交数据库的攻坚期,我怎能这时离开,大家都在拼命干活,我不能甩手走啊,他把孩子的名字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可也只能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对不起”。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

猜你喜欢

图斑老乡国土
叶子国漫游记
新语
荆楚老乡敲钟忙
基于模型构建器的三调地类变化类型标注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全国三调办印发通知要求: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疑问图斑整改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辽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复核的思考
詹一刀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