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2019-09-10林静艳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训练学习

林静艳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依托文本,学习规范语言;扩展阅读,训练表达能力;指导观察,捕捉习作素材;巧用场景,激发习作兴趣。

关键词:培养;学习;训练;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97-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学生的许多时间都被占去了,平时看书的时间也少了,于是词语匮乏了,再加上平时课堂上不注意积累,导致小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述欠缺,无话可说,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依托文本,学习规范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选择那些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感悟方法,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据进行仿写,学习规范语言。

如教学《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我抓住了作者对胖墩和嘎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学生抓住文章中“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来讲述两个人摔跤的场景,讲得生动有趣,小嘎子争强好胜的性格栩栩如生。接着,我让学生用一段话介绍班中的一个学生,要求用上几个动词来刻画同学的特点。由于有前面的例子引路,学生写出了的文段非常生动,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形象活灵活现。遣词造句特别规范,情感表达也很丰富。

另外,文本中的句群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范例。

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和漓江水的都是表达完整,句子优美的排比句。教学时,教学我抓住这两个经典句子,让学生熟读后,模仿模仿句式描写学校的木棉树。由于有课文的句子为例,学生对句群有全面地认识,写出来的句式完整,描述具体、生动。“木棉树真大呀!我们要三个入手拉手才能抱过来;木棉树真直啊!就像两个站岗的士兵挺立在学校两边;木棉树真高啊!我们仰头一看,好像长到天上去了。”

2.扩大阅读,训练表达能力

唐朝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所以,想要学生写好作文,必须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自己读书。我每周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并要求学生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或写读书笔记。对学生自读的情况,我定期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将这一学期写得较好的读书笔记装订成册保存,作为自己习作进步的见证。

(2)同学之间交换读书。定期举办“读一本好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来,与同学交换着看,并互相交流,书中写得较好的语句或片断,并分组上台汇报,教师再将汇报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从书中汲取养分,浇灌习作之花。

(3)师生同读一本书。能与老师同读一本书,学生们也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们总会主动提出与老师同读哪本书,有时三五个同学,有时整个小组与老师同读一本书,课前课后总能看到讲台边或走廊中有学生与老师亲切交流的身影。有了老师的指引学生们读书的劲儿更足,读书更有了深度,你追我逐,互相争着所提的问题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能给学生的习作提供多方面素材,学生在阅读中,既学到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还能通过阅读交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3.指导观察,捕捉习作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要学生把生活中的事情写清楚,必须让学生做生活的细心人。为此,可以每天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把路上、学校、家里的见闻组成通顺的话,在课前与同学互说交流,并把表达清楚、叙述完整的学生推荐出来,上课时利用课前五分钟到展示学生的观察成果。

如:有一个学生在观察了木棉花之后,是这样写的:“木棉树到了开花的季节,叶子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树枝上全是花。那一朵朵的木棉花,像毽子,像喇叭,还像羽毛球,好看极了!”类似这样的好句段,都在每一次的观察之后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

学生为了完成每天“写”的任务,想方设法多观察,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观察与众不同,渐渐的,学生在观察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也能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写观察植物的习作时,我提前几天布置学生在家中准备好豆子,浸泡或埋于土里,每天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变化做记录。然后选一个时间,让学生把泡好的豆子帶到学校进行交流。学生对这项活动特别感兴趣,大家欢呼雀跃,互相展示自己所培植的豆子。争先恐后叙述自己种植豆子过程中所看到的感受。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把培植豆子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们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自己的“成果”。当作文交上来时,看到一篇篇精彩又真实的习作,我深深的感受到用活动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有事半功倍之效。

4.巧用场景,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件头痛的事,写好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就在这种“头痛”的折腾中,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他们视作文为拦路虎,拿到作文题目后,皱眉咬笔,无从下手,挤牙膏似的,好不容易挤出三二百字。而这费了九牛二虎写出来的作文,却言不达意,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让学生“有话可说。”而“创设活动情景”,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写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作,我便先布置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节日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比赛的形式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并且要求各组各选1-2个传统节日进行汇报。组员代表叙述不具体,其他组员可以加以补充,并强调所选的节日不要重复。其中有一组汇报的是端午节,他们准备得特别充分,有的介绍节日的来源,有的补充有关屈原的故事,有的还提到了屈原所写的爱国诗词。这样一来,端午节的来源,过端午节的意义就说得清清楚楚。

在学校学习活动中,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有一次,学校举行课间跑操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话题。于是,我让学生以“跑操”为主题,说说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们个个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讲述了跑操队伍整体的阵容和气势,有的刻画了自己和周围几个同学跑操时的动作表情,有的却是以及跑操给他们带来的意义和乐趣侃侃而谈。可见善于捕捉时机,让学生多说多练是诱发学生表达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不仅能把场面写清楚,还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与讨论,说出不落俗套的语言来。这样一来,同一个活动场景,不同的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写出了不同层次的文章来,再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习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年级,都是学生和老师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用心设计作文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做到既教给方法,也训练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培养小学生习作幸福感的途径[J].陈嬿竹.基础教育研究.2017(24).

[2]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方法谈[J].李劭慧.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12).

[3]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宋小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陈文.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训练学习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弱连接”理论视野下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