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节目的新媒体互动传播方式研究

2019-09-10王明轩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传播方式互动

王明轩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人们渴望主动表达心声,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传统的广播节目单向线性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需要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软件的出现以及车载系统的建设为广播节目的互动创新传播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广播节目;新媒体;互动;传播方式

一、广播节目互动传播的历程简述

传统的广播传播特点是点对面的互动方式,媒体将同一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受众,受众接收信息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没有办法实现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点对点的互动传播成为可能,受众可以主动接收信息,并将自己喜爱的节目或对广播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给电台,使互动变得更加方便。后来,随着社交软件QQ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QQ在线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得到了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也发展起来。这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让广大受众群体接收到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成为可能,使广播的即时互动得以实现。人们真正体验到参与广播互动的乐趣和被尊重的自豪感,参与互动和反馈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使得广播的传播效果逐步提升,从而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互动的具体方式

(一)广播与手机相结合,实现了互动传播

首先是建立传统广播节目手机客户端。广播节目的手机客户端将新闻阅读与广播收听相结合起来,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实时更新和新闻广播的同步。同时还有收藏内容与评论设置,以及与主持人的微博互动等功能。建立手机客户端,扩展了广播接收终端设备,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的受众范围。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在手机端接收广播,互动评论,观看新闻,了解天气变化,参与团购活动等,手机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使得广播与用户的生活实现了无缝对接。

其次,广播与微博、微信的结合。全民网络时代,广播互动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人们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受众与传递者实现互动的同时,受众者之间的互动也成为可能。这些互动主要是通过手機广播与社交软件的结合来完成的。例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可以使手机随时接收到信息并进行互动,与好友或者是陌生人进行分享和讨论。各种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每天定时对内容进行更新,可以很方便地满足人们收听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相关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的公信力。

微信除了具有参与互动比较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语音交流功能。听众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摇一摇、后台留言等功能参与节目互动,回答主持人问题,并提出疑问。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送语音和电台主持人进行交流互动,准确表达反馈和意见,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大大提高了其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使得节目内容更接地气,受众认知度更高。

手机与广播结合实现互动传播体现在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分享或转载到腾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平台,与好友或陌生人互动,评论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传播者和受众达到了高度融合,促进广播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建设车载收听终端,实现交通互动

随着汽车市场的兴盛,车载广播不断繁荣。汽车成为促进广播发展的又一工具,车载收听的听众规模在迅速壮大。很多交通广播与公安交警部门合作,在交警指挥中心设立路况直播室,进行24小时的路况直播。

此外,许多交通电视台还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实时将交通信息公布于平台,与受众分享,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听友即时参与的互动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满意度,互动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创新。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广播产业的骤变发展,从过去的被动“听”广播,发展到现在的主动“点”广播,并亲身参与到广播中,互动交流,发表见解,评价节目,实现由传统的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选择性收听信息的转变。面对新媒体下传播形式的改变和广播业的发展现状,广播人应更加努力创新互动传播方式来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提升广播节目的传播力和受众的互动参与度。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传播方式互动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融媒体时代中的广播节目主持入
带刺的苍耳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创新思路分析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