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地市台民生新闻的创作与传播策略

2019-09-10李瑞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传播策略融媒体

李瑞

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带来了巨大挑战。地市台民生新闻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也面临新媒体的用户分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创作需要分析受众,运用传播策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到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市民生新闻《直播平顶山》为例,列举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新挑战,并分析其创作与传播策略。对于地市台民生新闻的研究,为地市台打造影响力,增强公信力,提升传播和运营效果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融媒体;民生新闻;新闻创作;传播策略

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的媒体平台让人目不暇接。电视民生节目想要在这样一个时代洪流下立稳脚跟,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应用媒体新技术,拓展传播新平台,运用传播新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由来已久,自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创办热潮,独具地方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并以其独有的亲民性和本土化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特别是市、县观众的欢迎。地市台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为当地百姓提供“衣食住行”等实用信息的信息传播工具,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定位,本土化的风格定位,吸引稳定的受众群体。

2000年,在电视语态“平民化”的发展进程中,平顶山市电视台推出有别于《平顶山新闻联播》的新一档新闻栏目《天天新闻》,其内容为区别于时政新闻的社会新闻。2006年该栏目强化民生新闻的属性,改版命名为《民情民生》,并以“关注民情,倾听民声”为栏目口号。2019年,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平顶山市电视台各频道重新改版,节目重新定位,将这档民生新闻命名为《直播平顶山》,意在使用新技术,将新闻事件第一时间送到受众面前。《直播平顶山》定位为一档立足社会公共利益,直击民生热点的民生新闻栏目,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响应党的号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经过近二十年的栏目积累,民生新闻已经深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并拥有广阔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空间,这也为当下民生新闻的融媒体传播策略打下基础。

一、更新用户思维,运用传播规律改变表达方式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模式的多元化,让传统电视媒体人意识到必须更改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电视播出只是节目传播的起点,还要打造新闻内容传播的第二落点,利用网络新平台提升节目传播力。近年来,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结合的主要方式有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在视频网站上建立栏目账号,将节目内容搬运到互联网上,但这样的方式只是走出了媒体融合的第一步。

平顶山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直播平顶山》栏目也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只是将做好的节目上传至视频网站,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但是粉丝量只有百余人,日常点击量也较少。站在用户的角度,用户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对于长达15分钟的完整节目,没有看完的动力。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同时,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最近半年新人网的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为53.2%。通过用户的习惯和喜好的分析,民生节目的网络传播需要短视频化。

目前,《直播平顶山》的微信发布根据互联网视频和新媒体短视频内容平台的需要,对传统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将原来完整的一条节目内容,按照用户思维和特定需要,将其拆分成多条视频,并逐条表注标题,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同时,拆条后的节目内容提供给平顶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以及移动端APP“云上平顶山”,并开通用户的留言,增加与用户的互动渠道。

二、以媒体融合为指导,进行全媒体思维创作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全国大多数媒体都在加紧建设各自的“中央厨房”;2018年8月21日,中央提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一国家战略后,各地都有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好消息传出。2016年6月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新闻岛”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1月,平顶山市融媒体中心启动。

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注定了它不会失去受众市场,但是传统媒体分频道、分栏目的采编模式和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制作传播需求。

媒体融合更本质的要求是把单个传统媒体机构与整个媒体行业连接起来,媒体行业通过共享内容、技术、渠道等资源,形成全新的内容生态,从而满足各自用户的需求。

媒体融合的趋势中,电视民生栏目的制作需要打破之前传统的分割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体策划、策划先行,培养民生新闻记者的全媒体创作思维。同样是报道朗诵比赛,《直播平顶山》栏目在新闻报道的同时,就通过无线传输设备,进行同步直播,受众可以在直播间进行评论和互动,还可以在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和传播。通过多屏分发,多屏互动,可以增强节目和用户间互动交流。同时,在微信平台内容中增加了航拍、H5、动画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吸引年轻受众,使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培养社会“拍客”,丰富节目内容与形式

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就是以百姓的视角,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类新闻,其报道内容琐碎、缺少深度已成为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通病,日复一日的吵架纠纷、漏水断电、交通事故等现象报道充斥荧屏。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如果不能达到“以小见大、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长此以往,將会离电视民生新闻的初衷越来越远,受众的关注度也会逐渐降低。面对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如节目同质化、低俗化、内容琐碎缺乏深度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利用本地的社会短视频创作资源,向社会“拍客”发出邀请。

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UGC)在互联网平台上已经十分流行,如,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老百姓拍自己的故事。对于民生新闻的创作,可以在重大节日或者事件前对拍摄主题和作品形式进行预告,如目前正值平顶山市创建文明城市,《直播平顶山》栏目就开通了一个专栏《市民随手拍》,并向社会征集拍摄不文明的现象,催进城市的文明发展。

通过征集“拍客”作品,补充了新闻的内容,拍客的作品虽然不专业,但是增加了用户的粘性,专职的新闻记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升新闻品质,做更专业的新闻,进行选题策划和深度报道。另外,还可以面向当地高校传媒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品征集,通过作品的播发,吸引在校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成为它的收视群体。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作和传播都需要有新的着力点,需要思考如何具有用户思维,运用互联网思维,遵循新媒体传播的受众习惯和喜好等规律。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具有“全媒体”思维的创作团队,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多元生成、多端传播。坚持民生新闻的本土化服务特性,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方向,走出地市台民生新闻的特色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传播策略融媒体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