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素养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019-09-10王丽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媒介素养作用分析

王丽

摘要: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已然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它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是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有益增补,使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媒介的资源,充分把握好这一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外界的新闻和媒体资源,以媒介素养为抓手,实现思政教学效果的创新优化,与社会实践进行充分融合,打造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理念。

关键词:媒介素养;思政育人;作用分析

一、媒介素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政治意识,加强思想抵御

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媒介素养已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新组织形式,媒介素养的融入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提升探索和求知欲望。但在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时会有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萦绕在我们的身边。因此,媒介素养就会在这个时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优劣性的识别。

与此同时,媒介素养可以幫助学生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问题的产生背景,提升自我的思辨意识,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自我鉴赏能力的优化。

(二)优化思政形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传统的思政课程中,学生往往感受到的是单调、范围、枯燥、简单等关键词。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媒介素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当下的教学资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融合过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媒介素养引导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更加的多样化,并能够筛选出负面新闻,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参与思政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与社会实践接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势头愈加旺盛,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学生在对媒体进行使用的同时,也在信息的传递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移动媒体非常易于携带,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发掘渠道,满足信息的即时性需求。与此同时,原有的单一的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与优化,逐步转变为点对多、多对多的立体教育模式。

基于以上情况,媒介素养不可避免地将在未来的思政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也暴露出了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一)形式过多,监管机制缺位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愈加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QQ、微信,还是微博、网站,都可以将学生的状态和心路历程良好地表达出来,也是学生在进行信息传递和情绪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媒介平台,都缺乏相应的信息筛选机制,蕴含在其中的新闻和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实现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许多人正处于人生的三岔路口,一旦没有进行良好的甄别与引导,就会导致思维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偏差。

与此同时,平台涉及的用户许多都是处于虚拟状态,结合现有的监管机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及约束,导致思政教育的纵深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渠道复杂,虚假信息泛滥

纵观现代的信息社会,许多学生更青睐新媒体的力量与环境,与世界进行虚拟化的交流,对于一些虚假信息的甄别力度着实有限。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以往固有的交流方式被刻意地人为忽略,在交际能力方面进行了自我的弱化,加上信息渠道的来源较为复杂。长此以往,思政教育与个体的认知出现偏差,会造成虚假的信息十分泛滥,对于思政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困难。

三、媒介素养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在以往关于媒介素养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的相关理论阐释中,对于如何做好新媒体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和全属性的论述,借鉴这些论述的经验我们也能够充分发掘媒介素养在其中的作用。

(一)驾驭新型媒介,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积极打造以新媒介为主的思政教学理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一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理论实践,打造关于媒介素养方面的主题站点,并以此为依托,将其思想和理念与校园的整体思政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与此同时,积极打造新媒体模式的思政学习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方法,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可以打造相应的“媒介思政教育”专区,并进行专业化的动态维护,差异眭地做好热点问题的讨论及推送,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知识传递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力度,帮助学生及时选取有意义的信息和资源,确保他们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在媒介素养的提升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以年轻的教师作为目标导向,推广新媒介的思想至校园的各个领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提升学习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积极收集平时的相关案例,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不断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及优化,确保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深度的了解。

例如:在开展相应的国际关系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确保相关的话题能够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并且引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开展讨论及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挖掘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媒介素养的作用和意义。

(三)打造网络模式,丰富思政课堂内容

网络模式的课堂结构是新媒体环境下不可缺少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程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首先对于思政课程来说,一定要尽量杜绝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元素,探寻教学途径进行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比如,现在的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且对于一些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定期的收集和整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进行相应的时事宣讲,将最为真实鲜活的案例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在其他人的面前,一方面能够充分培育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的优势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思政课堂教育。

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诚信守法、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政教育,与热点新闻的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结合,强化媒介素养为中心内容的讨论平台,确保学生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形成较为正确的发展观念。

(四)优化课堂环境,创新检测评价模式

对于目前的课堂环境来说,如何利用好网络课堂的优势,是确保思政学习,检测其教学质量的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打造“微课”的模式将一些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依据不同的单元来进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学生对于课余时间能够进行有效利用,随时开展相应的复习工作。与此同时,在参与网络课程的构建过程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的模块做好练习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检查督查。教师一定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及时性,针对学生具体的作答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批改,重点剖析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挖掘问题背后的实质。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积极吸纳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看法和想法,去粗取精,吐故纳新,对一些应当纠偏的事项要进行合理的甄别,确保媒介素养能够融合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困难,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作为相关的教育从业者来说,要深刻认识到这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构建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课堂,打造一个优质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素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深入掌握新媒体技术,积极掌握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正确价值观,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媒介素养作用分析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工商管理培训对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