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徽文化的影视传播

2019-09-10何俊威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何俊威

摘要:徽文化是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是徽州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延续,是在历史长河中对于儒家文化的解构与思考而慢慢沉淀下来的精华。现今,徽州文化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影视传播中,本文以纪录片《大黄山》为例,探讨徽文化在影视中的传播。

关键词:徽文化;影视传播;《大黄山》

一、徽文化影视传播的特点

在二十一世纪徽文化的传播中,影视媒介的作用不可小觑,至关重要。早期的徽文化传播主要是依靠文字和图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形式非常单一,且传播范围比较小,对徽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限制。如今,影视传播已经是宣传徽文化的一个必要手段,采用纪录片、电视剧等方式进行创作与传播,在社会范围内可以引起不小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很多地方文化的影视剧层出不穷,目的在于传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先锋代表,展现徽文化的影视剧、综艺节目推陈出新。例如广受大众好评的真人秀《十二道锋味》、纪录片《大黄山》等。虽然从影视形式角度去看,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它们有一个核心的相同之处就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强大家对徽文化的视觉感受,增强直观认识。

二、《大黄山》中的徽文化

《大黄山》是安徽台投资最大的一部纪录片,共分六集,分别是《人间仙境》《生灵天堂》《石破天惊》《筑梦徽州》《山水画卷》《秘境之地》。此次《大黄山》主创团队为了更好地传播徽文化在影像的表达以及叙事手法方面都采用了更为国际化的处理,将中国的传统情怀和徽文化结合在一起。《大黄山》不以传统历史线性叙述的角度切人,而是基于大黄山地区自身的地貌作为构架,带出依附其中的生活环境,穿插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人文艺术、传统工艺等内容,从而将黄山这个徽派文化的载体凸显出来。以影视传播的手法,将徽派文化的传播范畴进一步扩大,从此在文化范畴和社会范畴都拥有了姓名,以巧妙的镜头语言将黄山与徽派文化的重要内涵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传播出去。

三、《大黄山》传播徽文化的优势

(一)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纪实性有利于传播交流

首先,纪录片与电视剧、综艺有很大不同,属于一种“非虚构”影视传播,内容有剧本但没有虚构,取材全在于日常的生活。人们印象里纪录片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回放,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准、当下的实情。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因为对中国各地的饮食不含外在因素的精准叙述,给受众还原了一个接地气的中国。其次,纪录片以影像形式来塑造中国形象比文字形式更有真实感,从而间接刻画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相比于用文字的方式来塑造而言,更加具有真实感。

《大黃山》作为纪录片在传播方面也具有相同的优势,从《大黄山》的镜头中,观众不但可以看见温泉、奇松、冬雪,还能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石斑鱼等猎奇元素。为了更好地还原黄山、还原徽文化,拍摄人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太平猴魁以及祁门红茶等优质名茶的生产过程,详细阐述了“文房四宝”与黄山物产的联系、渊源,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徽州工匠的精湛技术以及徽州文化。同时跟随纪录片的镜头,观众们还能鉴赏石涛、黄宾虹等黄山著名画师的大作,感受徽派艺术之美。

(二)纪录片艺术拍摄手法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基础的纪实性、真实性外,还应该拥有较高的艺术属性。《大黄山》受到观众喜爱,就是因为它不单单展现了大黄山的自然风光,还从历史和人文的方面对黄山的景色进行了凸显,从自然美景升华到中国传统文化,更为立体地展示了徽文化。既充满了探秘未知世界的思想,又深含源自于灵魂与心灵栖息的渴求。同时,徽文化的影视传播本质上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本土文化的传播。

四、结语

《大黄山》作为一部徽文化传播的影视作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条线索通向神秘、不受干扰的大自然(黄山);另一条,汇集了多少徽派人的智慧和心血,变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敬畏,直击人的心灵深处,直抵人的内心。从一树一木到一山一石,每一个徽州意象都在传播着人们对自然魅力的向往、传达着中国人文精神,传播着徽派文化,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人们对这个世界真正的向往。立足于当下的潮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借鉴传播学的发展规律,对徽派文化传播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