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9-09-10彭秀丽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阅读教学

彭秀丽

摘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而创新思维培养可以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契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挖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和契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针对性分析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旨在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了;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6-01

引言:时代教育创新步伐的持续加快,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学科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我们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就要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还不科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上的目标不够明确,尤其是小学生思维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直接造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

1.思维能力培养以兴趣培养为前提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开展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为他们提供了主要的语文学习内在驱动力,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会主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其自主学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1]。例如,学习《颐和园》这一课时,课本上仅有几张图片,教师可引人颐和园相关纪录片片段,将航拍片段和建筑细节拍摄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在游览颐和园时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第一次为一座建筑或一座园林的美产生发自内心的赞叹的情境和感受。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2.课堂不断扩展延伸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想要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缺乏学习经验,生活阅历不甚丰富,所以脱离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积极性偏低、自学信心不足等情况[2]。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我们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再按照小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提出相关问题,拓展延伸教学,争取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创造出更多良机,顺势迎来语文教学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教学《鸟的天堂》,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则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3.鼓励学生进行想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3]。如《少年润土》一文里描写里少年润土的外貌特点,而“我”的外貌特点只字未提,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对润土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润土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农村少年。你能想象出“我”的外貌特征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小组讨论后,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院子里,门都不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白净的脸,腆着大肚子。还有的说:“我”是一个脸色苍白,头戴小礼帽,穿丝绸小马褂的小少爷。也有的说:“我”整天呆在院子里,身体一定很差,说不定一阵风都会吹倒。教室里“吵”起来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这里,不仅更深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4.鼓励学生质疑的举动,让学生学会质疑

巴普洛夫说过:“怀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起点。[4]”可见,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可贵的品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有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笔者在教学课后布置了一篇题为,让学生以小女孩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童年进行写作与联想训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联系现实训练,来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改善其思维空间,实现学生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其既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又懂得创新和思考都应该贴合现实来完成。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掌握思考方法,在思考中主动地获得知识。

5.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不够完整和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目标没有得到良好的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多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32(02):195-196.

[2]岑金莲.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19(02):242-243.

[3]罗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6,32(08):170-171.

[4]李学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J].学周刊,2016,32(32):164-165.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