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2019-09-10霍红霞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霍红霞

摘 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更是评价政府部门能否完成社会公众受托责任的重要基础资料。会计信息失真将严重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扰乱会计工作秩序,容易滋生各类腐败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已成为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详细分析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监督、惩处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力度不够

现行《会计法》在政府的会计监管上缺乏责任承担机制,对实施监管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缺乏一定的操作性。虽然第四十五条对“财政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明确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不作为或监管效力低下应承担什么责任没有作出规定,监管行为的零风险导致监管工作难以真正到位;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行《会计法》在法律责任上并无涉及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而言,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使《会计法》中规定的行政处罚金额个人最高是5万元,单位最高是10万元,这与造假者获得的不正当收益相比微不足道,难以起到一定的惩处效果。

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及审计监督等标准不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职能交叉,从整体上削弱了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外部监督部门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也存在处罚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二)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至今仍没有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准则出台,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等缺乏参照标准,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经济环境变化时,会计制度若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则会导致原有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之不相适应。会计技术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会计事项,对同一会计事项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会计处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管体制不健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管,目的在于保证财政资金运行有序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监管体制的健全是重要前提,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流程不完善,控制方法不恰当,加之许多单位管理者并不重视会计监管,导致内控制度不健全,職责划分不明确,内部会计监管难以落到实处,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业务素质不高,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成为薄弱环节等,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业务水平难以提高;职业道德观念较弱,法律意识淡薄,自身价值观的扭曲等使之不惜任何代价做假账、挪用公款来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我国新《会计法》已颁布的情况下,应尽快出台其实施细则以提高可操作性;通过加强社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及监管部门监督,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财政、审计及税务部门等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加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单位的惩处力度,形成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会计信息治理机制。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是规范会计信息收集等的重要保障,逐步引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全面、真实及客观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等,确保各单位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

以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依据,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复核岗与录入岗应相互制约,防止一岗多责;二是严控业务记录,严格落实凭证的制作、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三是保证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性。四是规范单位的预算编制、下达及执行。五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做到常规监督与临时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形成岗位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改变了以往财政资金层层划拨的局面,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拨付的全程监督、控制,规范了资金的拨付渠道,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使得财政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运行情况,从而可遏制部分单位存在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等现象,财政监督环节由此提前到支付环节。

因此,全面推进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力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改革要覆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对政府性基金等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同时积极研究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充分利用这一制度可防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开展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倡导终身教育的观念;会计人员在会计理论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业务技术上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时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其不断更新所学的会计知识,把握政策,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在遵章守法的前提下,实践财务预测、控制及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2.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对上岗的会计人员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将持证上岗作为基本条件。

3.加大对违法会计人员的惩治力度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原则。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违法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触犯刑法的会计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也可起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4.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业道德时,除了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外,还必须按照职业道德对每一岗位的具体要求去行事,这样才能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

熟悉法规。熟悉会计法规,按照会计法规办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会计人员需理解会计法规及有关经济法规的精神实质,并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制定可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我们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制定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除了依靠会计人员自身的素养和道德觉悟外,还需重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专业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导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使会计职业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中,因此,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列入会计教育内容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刘家林.财经职业道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丽敏.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http://www.studa.net/kuaiji/080816/09433845-2.html 2008-08-16

[3]徐美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初探.吉林: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4]王晓玲.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甘肃科技.2010(05).

[5]田晓华.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6(03).

[6]马文正.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徽日报.2000.

[7]马宗凯.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经营管理者.2010(06).

[8]李立.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