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政策研究

2019-09-10陈韵洁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政策

陈韵洁

摘 要: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更好发挥金融发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对金融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 政策

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变缓,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结构性减速通道。基于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实际经济增长和潜在经济增长两种类型,实际经济增长主要是指通过观测到的经济数据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增长,而潜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当前生产要素在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值。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想要刺激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还应该从经济发展的供给端努力。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对后危机时代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有效解释。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功能和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金融体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可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之后又会反过来带动金融的发展。金融资源、金融工具与金融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形成了金融发展周期,生产要素自身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形成了实体经济发展周期。整体来说,金融周期的长度和深度都显著大于实体经济周期。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背后也是金融风险的分散和聚集过程,同时也是:“是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结构的配置效率高低转变过程”。如果金融资本在高效生产领域中配置的越多将越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资本在低效生产领域中配置的越多将会导致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基于金融周期发展规律,在金融繁荣发展阶段信贷分配机制更倾向于具备良好抵押物的部门或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会侵占抵押品价值增值幅度低的高技术创新性产业的可得资本[1]。但是这部分资本也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下行,但是金融行业却表现为上行趋势,到2016年我国金融行业开始出现脱实向虚态势,导致金融行业发展脆性增加,降低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发展步伐,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资源错配问题。

(二)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两者协调性失衡原因分析

首先在我国传统宏观经济管理框架构建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于追求高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主要采用于微观审慎的金融风险监管原则,主要关注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没有充分意识到金融系统潜在顺周期性。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投入来带动经济增长,主要关注金融系统的投资和储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导致我国当前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金融结构难以有效满足我国经济特别是新兴创新性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形成深层次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结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再次资本滞留金融体系空转是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的主要原因,随着金融经濟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低迷,大量的资本在实体经济中没有足够的盈利点,更倾向于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形成恶性循环。

二、金融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首先应该针对股票市场的不同板块形成不同的交易规则以及退市机制,让不同层次的股票市场均能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发挥作用。一方面应该推行股票注册制,分别构建一级股票市场和二级股票市场,另一方面应该形成系统完善的股票发行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应该积极推动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发展,这些场外市场可以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应该加强我国新三板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以及监管制度建设,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监管标准,促进不同区域新三板市场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2]。再次应该形成多层次的债券市场,通过开展债券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拓展债券销售平台以及鼓励发行普通债券、衍生债券和次级债券等来积极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总量中的比例,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建设长效资本供给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期限错配问题并不明显,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之后,期限错配引发经济风险的概率持续增加。相对来说,债券以及权益类的直接融资工具更适合用于长期融资。一方面企业只有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下才可以更好的基于自身实际来有效规划资产以及融资期限,另一方面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等,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形成稳定的预期,为长期资金供给提供可靠保障。

(三)提供金融体系的经营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首先应该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加强对重点领域发展的把控,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信用风险方面应该开展具有前瞻性的风险评估以及压力测试,在操作风险方面应该形成良好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并且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其次应该转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利差收入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仅依靠利差收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服务。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通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再次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能力,商业银行的本质便是资产管理,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实现资产价值的升值。因此商业银行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应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由“准自营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更好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3]。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同质性较为严重,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难以有效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研发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更好匹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近些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应该确保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应该明确房屋的双重属性,基于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属性采取不同的税收信贷政策,从国家层面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形成良好的住房租赁制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住房权利。其次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金融调控政策,一方面基于不同地区的信贷环境出台相应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金融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切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频繁转向,加强对首付比自动稳定器功能的重视程度。

(五)提高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功能

首先应该加强对财政账户的顺周期特质的关注程度,在金融繁荣发展阶段财政账户往往会有良好的表现,但是这种良好表现容易导致政府发生自我麻痹,提高对债务的容忍度,放松对金融风险的警惕。其次应该加强中央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一方面积极推动财税制度改革,财税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在经济发展上行周期会对总需求进行有效抑制,在经济发展下行周期会对总需求进行刺激。因此在我国经济后续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传统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提高财税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功能。另一方面对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不对称性进行关注,将预算管理制度从传统的年度平衡逐渐转变为周期性平衡,形成跨年度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保障预算管理在中长期范围内保持平衡。此外还应该有效降低地方财政顺周期性,现阶段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税后和中央财政拨款,但是这些仍然难以有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构建地方融资平台,但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推动了土地财政的升级发展,最终催生了高地价和高房价。这种透支现期资源的方式必然导致将来经济的低迷。因此应该加强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地方政府收入對于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逐渐形成以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为主的地方政府收入体系。

三、结束语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通过金融发展来有效刺激经济发展首先应该保障金融资源被配置在高效的生产领域。同时还应该从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李义, 涂奔.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17(11):145-149.

[2] 倪国红.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金融改革解析[J]. 中国市场, 2017(35):22-23.

[3] 吕芳.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探讨[J]. 中国商论, 2018, 773(34):35-36.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的发展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