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习兴趣与数学新课导入

2019-09-10顾亚红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学习兴趣

顾亚红

摘 要:数学学习兴趣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唤起学习兴趣的原理是构建知与未知的混合物.而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学习兴趣与新课导入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学生对美、生活、思辩、成功、科技方面的兴趣将数学新课导入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数学 新课 导入

数学学习兴趣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数学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而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新课导入的艺术性,有针对性地引进新课,引起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需要,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进入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期.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讲授新知识,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新课导入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个好的导入过程就起到了提出学习任务,转移兴奋点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明确教学目标,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赫尔巴特说过,同舊有知识相关的新事物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而我们全然未知的事物是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所以,可以引起我们最大兴趣的事物是知与未知的混合物.

二、从唤起学习兴趣视角下的数学新课导入

导入的方式很多,例如:复习导入、典故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类比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将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才是好的新课导入.下面我将根据学生对美、生活、思辩、成功等方面的兴趣,将新课导入的分类进行了一些尝试.

1.以“对美的兴趣”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数学美也不例外.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互的产物,数学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奇异美和抽象美.这就要求我们去发现,当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时,自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和谐是宇宙完美的体现,所谓和谐,是指事物之间按一定规律联系、匀称,有一定的秩序以及明确的变换规律,和谐美,实质上就是以严格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的和谐性.

例如,在讲授“抛物线”时,老师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椭圆及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即:椭圆(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对应焦点的距离与该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比为离心率e,而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接着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过‘e>1’和‘e<1’的情况了,那还剩哪种情况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一下呢?”同学们在下面异口同声地回答:“e=1的情况”.就这样根据万物的和谐美及已学过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老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未知的抛物线的定义,同学们虽然不知道具体什么叫和谐美,但都能感知出“和谐”.

2.以“对生活的兴趣”导入新课

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数学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生存于大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现,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潜意识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关性越大,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越浓.因此,课堂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余弦定理”的新课时,教师是这样引入的,“我们学校由很多小岛组成,风景如画,一位同学饭后散步来到河边观望对面的小岛,他想对面的小岛会有多宽呢?于是找来卷尺和测角仪进行测量,同学们能和他一起进行测量吗?”此问题抽象为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即为:已知三角形中两边长和夹角,求第三边.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得出了余弦定理,而且用多种方法证明了余弦定理,这比抽象地背余弦定理要有益得多,学生也从中感到了莫大的兴趣.因而,教师用生活中已知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参与热情,从内心情感上接受数学课,喜欢数学课,还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用数学的方法可解决生活问题,着实体现学数学的价值.

3.以“对思辩的兴趣”导入新课

曾有教育学家说过,凡可以让人认识或者还是猜测到某种联系的一切,都可以用来锻炼思维,乃至激发思辩的兴趣.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与矛盾,唤起学生思辩的兴趣,从旧知识巧妙地过渡到新内容,学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不仅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例如,“求a的平方根”这一课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温习算术平均根的概念,紧接着提出问题,求a的平方根与 a (a>0)求是一回事吗?通过这一问题,揭露a  (a>0)与“求a的平方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x2=x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如果x表示负数,x2应该等于什么?一般的x2应该等于什么?如何表示其结果?通过这样层层揭露矛盾,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提高思辩能力,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4.以“对成功的兴趣”导入新课

有谁不喜欢成功?有谁成功了不兴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那么会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取得成功的愿望和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5.以“对科技的兴趣”导入新课

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课堂导入中,真实地再现和模拟实物情境,创设了一个接近学生原有经验的问题情境,改善认知,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出问题.

例如,在探究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情景,用一个两臂长短(显示动画)有差异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重量.先将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称量得砝码的质量为m1,然后又将它放在右盘再称得砝码的质量为m2,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呢?通过贴近生活的“模拟实验”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信息技术可创设各种实验情境、直观情境、智力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本文通过学生的兴趣介绍了几种数学新课的引入方法.总之,无论哪种课题引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学习轨道,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技校新课导入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