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研究

2019-09-10魏思思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

魏思思

摘 要: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发展能力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金融科技服务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机制以及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消费金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金融服务以及难以满足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提升金融服务的内在价值,实现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目前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国家消费金融政策红利频出,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如何实现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 金融科技发展能力的逻辑

金融科技为金融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有效结合,也就是科学技术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因此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属于金融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金融更好更快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金融科技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混合现实技术等[1]。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展模式为金融机構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有效结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改革。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数字化智能化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方方面面,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行业覆盖长尾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不同于西方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在传统金融行业发展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大背景下,受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影响,直接进入了金融科技时代。这种直接从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对我国新兴金融业态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我国在较短时间之内超赶世界先进国家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但同时受到该过程跨越性的影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很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监管的压力。

二、金融科技服务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机制

(一)在支付结算领域

消费和支出是金融科技最早应用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额高频的场景支付成为新常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目前在移动支付方面已经发展形成了扫码支付、指纹支付、虹膜支付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有效简化了支付流程,节约了支付时间;在跨境支付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一方面有助于金融机构处理过去由于成本问题而难以处理的小额跨境支付业务,另一方面可以更好满足跨境电商对于支付及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2]。虽然短期内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形成冲击,但是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改善管理模式。

(二)在征信建设领域

系统完善的征信体系是消费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基于客户的信用情况,而不是抵押物和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对客户进行科学可靠的信用评估有助于降低信贷业务开展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信贷风险。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为商业银行的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更好促进消费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大数据征信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等优势,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最终对客户的个人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在风险控制领域

风险控制一直是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消费金融业务也不例外。消费金融具有交易规模小、交易频繁、客户群体庞大以及无担保等特点,这为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金融迫切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海量数据构建风险分析模型,实现对消费金融风险的定量评价。首先应该将传统的基于于“单点”型数据的风险评估升级为基于“网络”型数据的风控评估;其次基于客户个人信息以及行为数据的不断完善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开展动态评估;再次基于先进的芯片技术开展智能风控建设,基于数据辨识分析实现对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防控;此外还应该不断提高数据的获取速度以及模型优化速度,缩短机器学习的迭代周期,提高信贷服务的智能化,更好提高商业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效率[3]。

(四)在场景构建领域

场景建设是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关键,主要是指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高频消费场景中来嵌入金融服务,实现客户消费需求的转化。基于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消费金融场景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等金融科技手段,洞察消费者行为数据背后的消费需求,进而聚合场景资源、细化产品服务、强化风险管控,使金融产品与消费场景呈现高度黏合。”目前场景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业务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通过采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有助于实现金融场景和金融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信息平台进行合作,在校园生态、医疗健康、生活社交、餐饮娱乐、智慧交通以及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了智能金融服务场景,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

三、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路径

(一) 产品服务创新,促进业务转型升级

首先应该更好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智能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更好感知客户的消费信贷需求,科学合理评估客户的征信情况,实现消费信贷产品和消费信贷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提高客户体验。其次在全生命周期内针对客户开展智能精准营销,提高客户忠诚度。基于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构建不同投融资需求的有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在为客户匹配最有金融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再次深耕存量客户,持续开拓市场,打造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具有深厚客户群的优势,通过利用金融科技来强化商业银行的获客、留客以及活客的能力,并基于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社会消费领域中尚未饱和的细分市场开展前瞻性布局,挖掘市场潜力。

(二) 场景渠道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范围

首先应该有效拓展线上服务渠道,积极顺应线上网络发展趋势,在线上渠道积极争夺客户资源。通过在业务体系中融资先进的金融科技来更好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偏好,通过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来吸引客户资源。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大与电商、旅游等消费平台的对接,拓宽消费场景覆盖。其次积极丰富线下网点服务功能,虽然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线下实体网点的交易功能被逐渐弱化,但是线下实体网点具有线上平台所不具备的真实感,可以更好提高客户的體验。再次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打造基于场景的生态链,实现交叉引流以及场景渗透等,提高客户粘性。

(三)技术能力创新,改善金融基础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商业银行应该持续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创新。在支付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跨界联合的方式来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支付账户日益虚拟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坚守支付入口,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还要加强对客户个人隐私的保护。在征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优势来构架大数据征信系统,更好对客户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积极推动多维征信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在风险控制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新技术,加强与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合作,持续优化完善现有的风险预警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将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

(四)经营模式创新,完善金融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各企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主旋律,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只有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适应力,具有强大创新研发能力,并且能够积极融入金融科技大生态的商业银行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平台共建、协同创新以及科技赋能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消费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消费金融的创新,实现业务的拓展。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产品服务创新,促进业务转型升级;二是场景渠道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范围;三是技术能力创新,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四是经营模式创新,完善金融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春子. 金融科技时代消费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J]. 当代金融家, 2017(9):452-453.

[2] 陈杰. 技术+品牌+开放“三管齐下”——京东金融勾勒出消费金融蓝海[J]. 中国科技财富, 2017(1):236-237.

[3] 车一博. 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6(26):192-194.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