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风险

2019-09-10李在寅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风险问题资金集中管理集团企业

李在寅

摘 要:随着集团企业在兼并活动中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和业务涉猎领域,资金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在现阶段金融市场紧缩的环境下,资金作为企业的重要資源直接影响着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集团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以集团企业为主体,研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集团企业 资金集中管理 风险问题

一、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集团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2018年以来,政府为了调节融资环境,提高了银行信贷门槛,融资条件更加苛刻同时也使得集团企业的融资成本随之上升。而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将分散在子公司内的富余资金集中起来弥补企业资金缺口,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2)有利于抑制企业贪污腐败现象。将集团企业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收支工作全部收归于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能够加强资金流动过程的监控,减少下属机构的徇私贪污问题;3)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资金集中管理同时也将各子公司的重大项目投资权益收回了集团总部,由集团企业进行项目审批、风险预测和效益评估以后才能拨款投资,从而有效控制了企业的决策风险;4)有利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集团企业运用预算管理对各下属公司之间的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编制与落实,使资金流向效益更高的业务单元,并以月度预算按时对各子公司拨付资金,从而保证资金流向与预算目标的一致性。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统收统支管理模式

统收统支管理模式就是将集团企业下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全部关闭,所有的报销单据都应当定时报送集团总部进行处理,而大量的资金流动也集中于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进行资金统一管理与调度[1]。但这一模式下会增加集团总部的工作压力,同时,由于下属子公司存在地域或业务领域等多个方面的差异,难免存在着信息传递不对称的现象,对于资金支出的安排也无法保证及时有效,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

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就是在集团总部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其职能就是对集团总部以及下属分公司的收支业务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快速协调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需求,也能够从集团总部实现集中融资,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业下属分支机构的收款账户与付款账户进行分别管理,收入款项进入专门的账户以后会直接划入总部账户中;而各子公司的资金支出则由总账户下拨到指定的支出账户中,下属公司没有自由收支的权力。这一管理模式是当前集团企业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模式,其操作手续较为简单,资金控制性强,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现阶段,市场上一些集团企业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操作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对各子公司的账户建立监管不严,一些下属子公司为了逃避资金监管工作,开设多个账户,除集团企业指定账户以外,部分账户并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管理,这使得企业资金分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资金在私人账户中流通也会加大企业资金运营风险因素[2]。集团企业监管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资金集中管理不到位,收款坐支现象频发,影响了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其次,集团企业还存在着资金预算控制刚性不足的问题,企业资金统筹管理不到位,内部资金结算环节无法发挥资金管控职能;同时,资金审批与调配的程序相对复杂,导致结算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和流动效率,给企业的资金链管理带来风险。

最后,集团企业存在着信息化系统不健全的问题,即信息技术无法支持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缺失削弱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管作用,资金审计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信息孤岛现象造成企业内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企业的管理质量。

四、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账户管理制度。集团企业必须要对下属子公司开户、销户等工作内容进行监管,在制度中明确规定账户的建立与备案流程,对收款账户和支出账户进行分别管理,并严格现金收支、银行账户以及应收票据等相关的管理制度;2)资金归集结转制度。以“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来说,将集团总部账户与子公司收款账户进行对接,各子公司收款当日的账户余额直接通过结转功能划拨到总账户中,而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支出则由总公司依据预算编制内容从指定的支出账户中下拔;3)资金授权审批制度。细化各子公司的资金开支内容,如:日常经营支出、采购支出、固定资产支出、项目投资等,依据岗位职能差异和支出金额大小设置完善的资金支出审批流程和制度;4)资金管理与绩效考核联动机制。明确资金违规操作相关的惩罚机制,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资金管理直接挂钩,以岗位责任制及时追究资金管理失职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强化资金集中管控力度。

(二)强化银企合作关系

集团企业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时,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在进行账户管理时,要建立“集团账户-结算中心账户-下属企业账户”的分级账户体系,作为资金集中管理主账户的集团账户负责归集企业的所有资金,控制资金总额;作为资金统筹结算主账户的结算中心账户负责调节资金流量大小,相当于资金流通管道,实现资金的头寸控制,下属企业在企业集团内部开设虚拟账户,也能进一步实现企业资金的内部核算、统筹资金配置使用;下属企业账户是由企业的下属成员单位在集团指定的银行以企业的名义开设的“经营性收支基本账户”、“融资性资本收支一般账户”以及“专用账户等,企业会与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下属企业经营性收支账户的收入统一归入集团账户并且由其进行调拨,其他账户也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限额管理,超出额度以外的自动归入集团账户,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整体债务水平。在银企实现合作共赢以后,银行会推出优惠的融资方式,在资金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扶持,通过提升企业融资额度和信用等级加强产业引导;同时,银行还能及时向企业传递行业供求关系相关讯息,提升企业内外部信息周转,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三)落实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强化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措施,在这一理论背景下,集团企业一方面要基于信息技术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将ERP操作系统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将成本管理、税务筹划、债权债务等内容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技术研发、物资采购、商品营销等环节进行融合,实现资源精准配置;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结算体系,依据集团企业的负债规模、偿债率以及利润目标作为预算外资金控制的指标依据,并定期对各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挥资金预算的监管作用。

(四)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以及下属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将资金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开展紧密联系,有效实现资金集中规划与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集团企业可以针对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资金收支等环节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财务共享,加强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另一方面,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下,在信息沟通平台的建立下,加快内部信息传递时效性,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集团企业必须要尽快推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在这一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加强银企联系、强化预算控制、加大信息化投入等措施,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促进集团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娜.浅谈如何做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财会学习,2017(11):71-71.

[2]李立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路径优化策略与建议探究[J].财讯,2017.

[3]张舫.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

猜你喜欢

风险问题资金集中管理集团企业
质量宏观管理的风险问题研究
“资金池”模式与银企直联在重庆高速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的结合应用
新常态下财务公司助力集团发展功能优势分析
新时期集团型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初探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中问题与对策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探究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