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路径

2019-09-10田静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实践路径金融

田静

摘 要:提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理论,然后阐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最后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 实体经济 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具体表现在部分社会闲置资金以及空转资金没有充分参与到实体经济发展当中,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难以得到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因此要积极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理论

(一)虚拟经济需要优化调整更好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体经济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但是仅依靠实体经济自身难以有效完成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因此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来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是随着金融市场的诞生和成长而不断发展的,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1]。基于实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定位主要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以证券行业为例进行分析,证券行业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证券行业是在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是通过直接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等来加速资本的流转以及资源的整合,帮助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投融资活动的开展以及转型升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些年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难以有效满足我国实体企业快速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促进储蓄-投资转化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金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金融机构自身的价值实现在于通过建立起虚拟资本与实体企业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于储蓄—投资之间的转化。也就是说,在社会储蓄规模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投资总量。基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的社会储蓄在国家经济增长保持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全部转化为社会投资。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发展滞后,将会导致储蓄—投资的转化不充分,进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金融行业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难以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储蓄-投资转化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来促进储蓄-投资转化;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来实现社会资产的重新配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降低,为了更好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发挥金融市场的服务作用,因此哟啊加强金融行业的改革,更好促进储蓄-投资转化,通过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

随着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的比例不断提升。但是整体来说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依然表现为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在资本市场中主板市场一支独大,创业板市场以及中小板市场规模较小,而新三板市场以及区域性的交易所等目前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此外我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之对应的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实体经济结构表现为明显的正金字塔结构。由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對较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信息披露不及时等,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因此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结构与实体企业发展需求结构之间无法实现对接,也体现在了资本市场难以有效服务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2]。相对来说美国的资本市场结构较为成熟完善,纽约交易所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场外柜台交易市场和粉红单市场以及私募股权市场等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企业,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首先应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且要不断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力度。此外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众多实体企业为了更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商业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实体企业的变革创新也将会对金融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证券行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身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重新进行审视,紧紧围绕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证券行业应该积极拓展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发展的渠道,并且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高品质综合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实体企业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风险控制方面,首先证券公司要积极帮助更多的优质企业实现主板市场上市,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其次证券公司应该通过新三板市场、区域性交易所市场以及自身柜台市场等为实体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在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以及产业。

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均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基于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来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在并购重组方面,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促进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以及资源整合的重要职能,经济促进产业整合与优化集中的实现,更好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证券公司在积极服务实体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一方面证券公司应该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去杠杆以及稳杠杆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应该不断加强业务创新来提供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在实现对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更好服务实体企业的发展。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金融资源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为了能够实现客户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并在该过程中获得共享增量价值,也要求金融机构要不断进行服务优化和业务创新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在综合服务能力以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相比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同质性较高、创新能力不足等[3]。在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实体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均要求证券公司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以及全盘统筹考虑,一方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将传功的以业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逐渐转变为以服务实体企业发展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受到国家监管政策以及证券公司自身发展惯性的影响,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难以有效突破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框架。不过随着我国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业务的创新必然会不断深入。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证券公司应该将业务创新置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真正实现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升级,实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专业服务体系的优化。对于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针对性的设置金融产品研发中心,提高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研发力度,针对不同实体企业的特点研发更加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更好服务实体企业的发展。证券公司在金融创新之外,还应该为实体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供综合服务能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正在由传统的单一需求向多样化需求轉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顺应环境的变化,加强业务模式的变革。在业务流程重组以及再造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基于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一体化服务流程,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应该首先从理论层面看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然后从现实层面来有效分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从而更好发挥金融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 2017(10):20-31.

[2] 李孟刚. 新时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J]. 理论探讨, 2017,200(1):106-112.

[3] 刘晓春. “去杠杆、降成本”: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与实践[J]. 清华金融评论, 2017(5):30-32.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实践路径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