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王利光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问题对策

王利光

摘 要: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企业,其内部资金管理工作不仅影响着电力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环节中必须要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探讨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分析电力企业优化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 资金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电力企业实施资金预算管理的意义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企业的营运资金通常用于买电卖电和基础电网建造维护。市场上大部分电力企业是国有属性下的现代化商业企业,而电网工程的建设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活动。当前,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市场上的逐步普及,行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自身的经营模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采用新能源供电方式,以顺应政策与市场的需要。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包括设备管理、人工费用、设备维修、材料费用等,这对于企业的后期效益回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而,电力企业加强项目工程资金预算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预算管理来组织和协调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合理规划、调配以及控制资金的流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随着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设进程加快,以资金预算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能够协调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企业预算目标;最后,电力企业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职能部门与岗位的绩效考核,通过预算控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运营管理本身就存在着资金使用集中度高、企业固定资产占较高、投资收益难以预测、资金财务风险大等基本特征,这对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电力企业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必要保障,也是企业进行资金安全运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还处于粗放和落后状态中,且缺乏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资金周转速度慢、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缺乏规划等现象频繁发生;同时,电力企业在制定安全备付金额时缺乏动态管理,基于电力企业的资金流动速率会受到区域和季节的影响,在电力企业资金备付周期过程中,会造成企业资金缺口无法得到及时弥补,进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2]。

其次,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不够规范。我国大部分国有电力企业在政策的导向下,已经建立了基础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且其他职能部门对预算参与程度较低,造成预算编制内容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约束力不足,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随意变更预算内容的现象,引发了资金体外循环、超预算支出等问题,进而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最后,电力企业存在着内部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等环节,但对于信息化投入资金较少,缺乏现金流控制信息载体,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还削弱了现金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

三、电力企业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要想加强资金的规范使用与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为资金创造安全的运行环境。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支出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管理职责分离制度等,加强对资金支出、使用以及结算等活动的监管;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通过建立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将企业资金管理账户与银行支付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企业内的资金结算中心,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资金沉淀和资金浪费现象,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动态化管理。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建全动态安全备付机制,立足于电力企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经营特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企业融资缺口模型,对电力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所需要的资金需求进行统一测量和规划,设置不同的安全备付金区域,从而提升企业的资金调配能力,为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筹备。

(二)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资金预算控制需要把握好资金预算编制环节、资金流入环节以及资金支出环节。就预算编制而言,企业需要将预算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中脱离出来,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以确定相应的预算收支目标、预算支出内容、预算执行程序以及预算考核机制。在设置预算标准时既要注重效益指标,还要重视基层数据的获取,将设备安全指标、生产指标等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中,并采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信息,保证预算管理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快速获取各职能部门的资金使用额度及使用时间,编制合理的资金流量计划,加强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提升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针对资金流入环节,电力企业的资金流入主要来源于电量销售,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往往以收付现实制的方式计算售电收入以及其他业务经营带来的资金流量等[3]。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资金支出环节还会涉及到项目投资,这就需要企业重视资金收支平衡关系的处理,合理规划投资建设。此外,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得一些电力企业具备着技术与资金密集的特征,为了更好的联系市场,企业可以优化预算编制方式,尽量采用多级资金预算编制的方法,以保证资金预算管理方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实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

电力企业要组织财务部门的人员对各项目资金投入额度、使用情况以及经营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尤其要关注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通过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加强项目资金支出的审计与监督,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及资金支出预算的执行率。一方面,企业要明确项目资金审计的重点内容,依据资金管理计划来评估资金调度与配置的合理性,并对企业现有的物资情况进行清查、盘点与核算,减少资产久置流失现象;另一方面,企业要对资金支出项目编制可行性审计报告,通过再审计的方式稽查项目支出决策的科学性,从源头上治理资金浪费现象,以保证各项资金的合理支出。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资金结算环节的审计管理,要求各职能部门在预算预支与支付过程中,要遵循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等具体流程,以确保资金的流动环节能够得到全过程监督与审核,提升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四)建立资金预算控制系统

预算考核管理机制是资金预算贯彻落实的保证,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还能够为后续的预算活动开展提供历史经验。电力企业的预算考核制度应当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整个预算系统的考核,也就是对电力施工项目的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是对预算执行相关人员的考核评价。在预算考核评价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具体涵盖着企业的项目实施效益、发展预测、现金流量预测以及利润指標等,在权责统一的原则下落实预算考核评价结果,调动内部人员对预算的积极参与性。此外,企业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资金预算系统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等进行对接,以网银划转资金作为主要的资金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对资金预算的在线监控和统一管理,实现资金透明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外部宏观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资金预算控制系统等方式,提升企业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丽.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6).

[2]李敏,张芸,王莹,et al.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6):92-92.

[3]张翼.对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8):105-106.

猜你喜欢

电力企业问题对策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新时期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