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9-09-10邱淑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7期
关键词:B超诊断价值

邱淑梅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CT、B超和核磁胰胆管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2015年诊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5例进行检查分析对象,分别进行腹部CT、B超、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的阳性检出率为83.6%,明显高于腹部CT和B超的阳性检出率,B超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54.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有着较高的确诊率,但价格较为昂贵,B超诊断经济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腹部CT;B超;核磁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价值

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病发在肝总管以内的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结石疾病,临床表现为胆道阻塞、胆管内部压力过大、细菌感染等,临床症状带有胆绞痛、发热等。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寄生虫感染、饮食习惯或者炎症等,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当前临床上对肝外胆管结石主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B超、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主要几种检查方式,由于其检测方式和特点的不同,检验结果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分析了这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2015年接收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5例进行检测分析,并且分别进行三种方式的检测。患者的选择标准:患者均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患者患有肝肾、心脏等器官疾病,无血液疾病、妊娠期患者,可以遵循医嘱配合检测工作。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37~66岁之间,平均(51.4±1.3)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基线资料不进行研究分析,可比。

1.2检测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的主要仪器是意大利百胜MyLab ClassC超声系统和LOGIQ E9;腹部CT检查: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B超:腹部的探头频率设置在3.5MHz,核磁胰胆管成像:对患者进行胰胆管成像检查[2]。

1.3检验价值判定

根据三种检测方式的检验阳性率来确定三种检测方式的价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并且对三种检测方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用卡方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上看,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测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腹部CT和B超,详细的数据统计见表一。

3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病变的结石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并且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黄疸、强烈腹痛等,若胆管出现阻塞还会导致感染、化脓等严重情况,甚至是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需要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早期的确诊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3]。

临床上进行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照影像学价值,现阶段常用的检测方式有腹部CT、B超、核磁胰胆管成像。本文對这三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对比,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核磁胰胆管成像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腹部CT,B超的检出率最低,说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测价值最高[4]。不同类型的胆管结石呈现的影像学特点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的,比如原发性的胆管结石为不规则的柱状,继发性的呈现圆形。对于胆管蛔虫,核磁胰胆管呈现可以清楚的呈现出胆管内的负影,并且边缘清晰,胆管气泡和结石的边缘形态不定,较为粗糙[5]。肝外胆管结石在进行了B超检查后,结石会呈现出近端扩张、厚壁增加、回声增强等特点,因此B超检查带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CT横面扫描时,胆管内的回声团会与管壁之前形成狭窄的透声区围绕,对于既能够原发在胆管系统,也能病发在胆囊中的结石来说,无论哪种发病结石均能够在CT影像学中呈现出稠密的影像,如果胆管被阻塞,那么在结石阻塞的上方可以清楚看到胆管的影像变化,继发性结石的影像学中还可以显示出胆囊炎病变等相关的原发性疾病。核磁胆管成像能够清楚的显示患者的结石数量、大小、阻塞程度等,相比腹部CT和B超有着更加精准的检测价值,但是其检测费用较为昂贵,检测具有辐射性,操作复杂,因此临床并不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作为肝外胆管结石的常规检测方式[6]。相对而言,B超具有一定的检测特异性,并且经济性好,可以作为首选检测方式,对于不确定的病例进行腹部CT的检查。

结语:

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查价值最高,但是费用较高;B超的检出率低,但经济适用,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发现胆内结石情况,对于检查B超检查结果不确定的情况可以进行腹部CT进一步的确诊;若患者排除了可疑肝外胆管结石病例却无法确诊时,需要进行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从而进行早期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杨树东.腹部CT及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23(09):1522-1524.

[2] 姜良玉,王崇峰.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17(11):96-99.

[3] 荣贵宾.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06):86+88.

[4] 黄克勇,丁汇清,韩向前,李长成,李春阳.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1):28-29.

[5] 刘彦丽,靳元,陈业鹏.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04):1458-1459.

[6] 王仁财.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甘肃科技,2015,22(13):102-103+151.

作者简介:沈静,女,汉族,出生于1965.1.19,籍贯:重庆,大学本科学历;职称: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腹部超声医学工作。

猜你喜欢

B超诊断价值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英国流行“B超美甲”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