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与突破策略探讨

2019-09-10胡星

银幕内外 2019年7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原图时政

胡星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需要引入介质,可以进行全时化写作,图文结合来促进时事新闻的快速传播, 有趣的人物事件可以增强时事新闻的关注度等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与突破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政新闻报道;转型;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8835

一、前言

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从中央媒体到各级党派报纸,传 统媒体已开始探索新的媒体平台并探索整合实践。当前的时事新 媒体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大突破。当前的政治新闻是有关政 策平台、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活动和政策的报道。现在这个社 会,时事信息是多样化和零散的。传统媒体对于时事政治新闻的 冷漠面孔以及一睦僵化模式会自然地削弱受众的阅读兴趣,时事 新闻的传播的影响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将研究新媒体视角下时政 新闻报道的转型与突破策略。

二、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与突破策略 1.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需要引入介质 在新媒体时代,如果时政新闻想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评论、

转发,就必须有趣、有用和有料,这就意味着它必须改变传统的 写作模式,必须改头换面,通过亲和的文风和有趣的形式来吸引 公众的注意力。

首先,合适的段子可以为时政新闻增添色彩。举例来说,网 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写的:“在重庆叫滴滴真的太难了,二十分 钟了,期间四个电话,终于到了我定位的地方,原来我跟司机大 哥一个在桥上一个在桥下……”有这了样百姓喜欢看的段子,接 着某有一个新闻公众号就推送了这样一篇文章:《最好别用微信 发原图!当心泄露你的位置信息》,指出,网传用微信发送照片 原图,会泄露位置信息。专家表示确实如此,不过需同时满足 3 个条件:①打开手机 GPS 定位,②拍照设置成保存地理位置,③ 拍照后发送原图。为保护隐私,建议关闭位置信息或不发送照片 原图。(来源于:江苏新闻),有了前面的“段子”的介质引入, 时事新闻受关注的热度就上去了。

其次,要用好玩的故事和人物来争取时政民生版面。在新媒 体时代,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具备权威性和中心性,信息传播呈现 出内爆的局面,也就是说各种社会界线都被瓦解,信息可以在最 短的时间内在普通大众中发散开。时政新闻要想取得这样的效 果,就必然经历去权威性的内爆过程,改变传统时政新闻报道高 高在上的态度。

2.新媒体视角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全时化写作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攻坚时期,传统时政新闻报道

如同科举八股一般刻板,这和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时政新闻的需求 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时政新闻的要点在于政治,关注点自然在权 力的运用、决策程序的公正性和社会利益的合理性上,网络化和 新媒体的出现给时政新闻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笔者认为,全 时化写作是应对这一冲击的主要方法。时政新闻应该具有完整的 历史向度,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背后都蕴含着 一定的宏观环境、中观背景和微观因素,如果这些背景不交代清 楚的话,那么群众对时政新闻的接受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 微博上最近这段时间出现过这样一个时政热点新闻:【#白岩松 评高以翔去世事件#:一边是痛心一边是担心】11 月 27 日凌晨,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中猝死。有人质疑通宵赶工隐患重 重,有人为救助不及时感到愤怒。白岩松说,“黄金四分钟”内 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救护车也因路障没有及时到位。 或许及时急救也不能将他挽回,但至少可以护住更多生的机会。

(来源于:央视新闻)新闻出来以后,很多网民进行了全时化写 作回复:有的说,央视新闻频道发声!生命的警示!在目击者还 原该事件的细节时你会发现,现场(基本)(没有)(应急救护)

的(器械)与(环境)!也有的说, 第五天了,连央视都指出某 台不当之处,某台依旧没有道歉,不承认错误 是打定主意要拖 吗? 拖到一些人看烦这件事,一些人的热血渐渐冷去,新事占据 观众视野 难道终究是蚍蜉撼大树吗?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剧?

3.图文结合来促进时事新闻的快速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不再是单向式的“我播你看”,更

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和书本或是台式 电脑不同,纯文字太多,即使再风趣,也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疲 劳。插入漫画、卡通、图表等,既可以简洁地点明信息,又可以 调节阅读节奏,还能将时政新闻的严肃面“化刚为柔”。现在有 一则时事新闻出炉了,是《跨豫皖鄂三省三条高铁今开通》。时 政新闻指出: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 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正式开通运营。郑州到襄阳段线路让河南 米字形高铁网新增“一撇”;郑阜高铁则成为其中“一捺”;京 港高铁商合段线路将“一捺”进行延伸;河南平顶山、南阳等地 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新闻里面有了这样图片的:

图片上的“一撇”“一捺”非常形象,老百姓也非常明白 开通的意义,这样的时政新闻阅读起来,就记忆深刻了。

4.有趣的人物事件可以增强时事新闻的关注度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这样解释过网络时代传播的“内

爆”:“内爆瓦解了各种社会界限……媒体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 去权威化,最终在普通大众中发散开。”时政报道要达到传播效 果,必须经历这样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内爆,彻底改变以往时 政报道的“俯视感”。“联播君”在改造时政报道中,常常“自 我出镜”,以诙谐调侃的小人物形象客串,或是引入联播君的“小 伙伴”,平实的形象加上平白的语言提炼出时政新闻中的民生点。 尤其在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消息、政策方针的发布 上,通过借用一些认知度高的人物故事,可以让公众很轻松地明 白其中的深意。

三、结语

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生长过程中,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 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新闻传播规律,抓住新媒体的特点,进一步 深化互联网思维,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当前政治新闻报道中具 有独特的优势,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利 用新媒体的思想来改变当前政治新闻的报道方式和声音,使之更 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郑芬.浅探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媒体的转型突破——以微

信 公 众 订 阅 号 “ 福 建 新 闻 联 播 ” 为 例 [J]. 东 南 传 播,2015,(1):127-128.

[2]王丽娟.浅析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轉型突破[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217.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原图时政
这一年,你所关心的大事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完形:打乱的拼图
找一找
时政
时政
跨越平凡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
巧拼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