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县:创设人文校园下的大语文课堂

2019-09-10陈桉慧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化语文

陈桉慧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部分,它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重视、关心和尊重,而人文校园的创建,就是坚持在知识架构、文化熏陶、环境创设等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在为师生创设一个自然优美、环境舒适、身心发展的教与学多维和谐发展的环境。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理念认为:态度决定一切,理想铸就辉煌;爱心创设奇迹;特色就是卓越。在其核心理念“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的指引下,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十大行动来改变学生生存状况、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塑造教育人文精神。

然而,在学校人文教育学科中,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为绚丽夺目的风景线,语文之美在形式,更在内涵,是活生生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释美,更要让学生感受美,甚至是享受美,以此锻炼学生发现美、描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浅谈自身对大语文教学实践的观点和做法。

一、大语文课堂,因朗读感受真善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教材中有许多融合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于一体的经典美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口才。读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然后能思,读然后能说,读而能悟,读而能文。所以,在大语文课堂中,应让“朗读”成为开启艺术之美的钥匙。

无论是晨诵,还是暮读,都应注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由畅读文本。尤其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以及学生自己喜好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比如默读、赛读、配乐朗读、分角色读、边读边演、边读边析、师生共读等,意在让学生想读、能读,爱读,从而读出美,读出情,读出兴味,读到人生。如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我就进行了配乐配图朗读,让学生知晓毛泽东生平事迹,并了解其诗词艺术特色后,以气壮山河的伟人形象,想象置身白茫茫的时空之中,配以壮阔豪迈的音乐,以景生情,融情入境,感受诗词中传达出的语言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而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我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介绍那个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时代,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先小组内自主研究文人墨客、市井小民、官场达官言谈举止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再小组分角色展示朗读,这样学生仿佛化身成演员成为课文中一员去主动感受、理解,并入情入境地朗读,别开生面地展示。

总之,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尽可能让学生练习,营造朗朗书声随处可见的书香校园氛围,同时,这也将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才,成为大语文课堂之基。

二、大语文课堂,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文学是一种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人类情思文化的呈现,语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基础性、课程化的呈现,应该具备大语文的广博情怀,因而,在大语文课堂中,只有源源不断的文化积淀才是解读这一历时性精神世界的代码,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大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应不局限于课本之内的教学,而应引导学生不仅聆听窗外之声,胸怀世界,关怀人类,更要循着课本的足迹,充实学生的古典优秀文化涵养,聆听千年以外的声音,与古人对话,培养学生对生涩难懂的古典诗文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经典名著导读《儒林外传》时,因该短篇讽刺小说大背景涉及科举制度,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与学生一同梳理了的“四级科举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级别、时间、及第称谓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人府邸门楣之上亦或是厅堂之上为什么悬挂“进士及第”的牌匾,让学生了解何为“连中三元”等等。与此同时,我还顺势将应试中选的代称作梳理总结,如及第、披宫锦、登科、登龙门、烧尾、折桂等,这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兴趣,自行查阅了古代“第一”的别称,如桂冠、鳌头、榜首、魁首等,这些文化知识都源于对科举制度文化知识的深入挖掘,以一带多,学生的文化积淀自然而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源于“是日更定”中“更定”的解释,我先启发学生积累有关“更”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的当属“半夜三更”,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更”呢?顺势我将古代计时法做了梳理和解析,如西汉时,一昼夜计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后期人们又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而“三更”正是子时,即23点至凌晨1点,处于五更中间,所以有“半夜三更”之说,也就理解何为“晨钟暮鼓”,对于课外古文言文中出现的“三鼓”,学生自然因这一古典文化的积累而知晓其意。

可见,对于大语文课堂中,并非唯课本为本,而是以课本引发对文化的积淀,这并非舍本逐末的行为,而是寻本求源,毕竟文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集中展现,而文化是源源不断发展创新的,有些被历史淘洗,但有些优秀文化依旧呈现在语文课本之中,如不寻根求源,我们的学生将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不会举一反三,将文化之根根植于内心,才能成为长久的滋养。

三、大语文课堂,因开放多维开拓境界

老师打开一扇窗,就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世界,教师应启窗而观,带给学生大语文课堂中崭新广阔的世界。一如一篇教材的处理,我们可以形成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的教学,这样会给学生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更可以让学生得到系统化的训练,一如对辛弃疾人生不同时期典型诗词的对比鉴赏,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合作探讨,学生既可以深入了解诗人,分析造成诗词前后变化的原因,从而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拓宽学生学习的视角,大视角下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一个诗人、一个流派、一个朝代。

大语文课堂应该是与新教育并行不悖的,且是新教育倡导推行的,它走出课堂,聆听窗外之声,它读它说它写,无形中在将一个开放多维的语文新境界呈现给学生。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恰是百花争艳斗芳菲的春天,校园亭廊上的紫藤萝开得正好,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而把课堂设置在亭廊中,读着美文,赏着美景,学生心潮澎湃,纷纷想用笔尖描述这一美景,顺势我将本课学习任务设置为“学习写景绘物”的小作文课,课文作者的示范,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写景绘物手法的点拨,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效,学生分享佳作,生动的修辞,唯美的描绘,让学生沉醉在紫色的梦幻之中,我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遇见紫藤萝,最先的是远远就沁人心脾的馨香,然后寻香而至,映入眼帘一泻千里的霞光,但见一串串硕大的犹如蝴蝶起舞的花穗悬挂于枝头,藏匿于翠羽般的绿叶藤蔓之间,紫中带蓝,由浅渐深,灿若云霞,甚是曼妙奇幻。微风过,串串花序仿佛银铃随风而起,摇曳多姿;细雨后,朵朵又如梨花带雨般含情脉脉,妩媚娇羞。置身花藤之下,惊呼柔美外形下竟有如此盘曲嶙峋、蜿蜒坚韧之虬枝,老桩横斜,如龙飞檐走壁,甚是奇妙。柔美的花,遒劲的枝,或许这就是刚柔相济吧!”这样的大语文课堂岂不美哉?

新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新教育实验中,人文校园下,“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大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把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不灭火把,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感受文化的魅力、开拓崭新的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安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化语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谁远谁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