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秸垛

2019-09-10王山根

资源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打麦场小伙儿麦秸

王山根

麦秸垛是故乡的一处独特风景。

每年麦收打完场,乡亲们都是将麦秸精心搭垒起来,形成一个个麦秸垛。它们像一株株硕大的蘑菇,又似一座座坚固的碉堡,深沉、静谧地伫立在广阔的豫北平原,多情、慈祥地守望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和喧闹的村庄。

麦秸垛多为圆柱形,大小不一,直径六七米、高三四米者居多。搭垒成这种形状主要考虑其受风面积小、不易被吹倒。麥秸表面比较光滑,搭垒麦秸垛是个技术活、细致活,一般都是由生产队经验丰富的男劳力担任,先是铺好垛底,然后一杈一杈把麦秸由下而上压着茬、一层一层码好,并用脚踩压瓷实。垛顶突出十多厘米,形成一圈比较整齐的“帽檐”,最上面抹上一层用麦糠搅好的泥巴,以防雨水淋湿,使麦秸发霉变质。

站远处看,麦秸垛犹如一个个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的少女,特别是晨曦初露,更显窈窕柔美。遗留在麦秸垛顶部泥巴里的不少麦籽,经过一到两周的雨露滋润,便长出一棵棵嫩绿的幼苗,缀满一粒粒晶莹的露珠,在晨日的爱抚下银光闪烁、青翠欲滴。前来觅食的麻雀围满了整个麦秸垛,叽喳声不绝于耳。休息了一夜的蜻蜓也赶来凑热闹,翩翩起舞,忽东忽西,构成了一幅唯美的乡村画。

麦秸浑身是宝,用途很广,这也是乡亲们把它搭垒起来贮存的主要原因。在我印象中,它除了作为饲料喂养牲口、作为燃料烧火做饭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当做“被褥”,用来取暖;另一个是当作黏合剂,用来搅泥墙壁。

小时候的生活艰辛,一到冬天,母亲总是将床单缝成一个大布袋,把从生产队分来的麦秸装入布袋,然后缝住袋口,铺在床上,充当褥子。麦秸松软富有弹性,躺在上面,温暖而踏实。尽管屋外北风凛冽,但闻着麦秸清幽、绵长的香味,很快就会不知不觉进入梦乡。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将铺过的麦秸倒入粪坑沤粪。入冬后,再重新装入新的麦秸取暖。就这样年复一年,我在麦秸铺上度过了一个个飞雪寒冬。

村里没有几座用红砖碧瓦盖的房子,建房基本上都是红砖和土坯各半,搅泥墙壁的材料均是用麦秸、麦糠、黄土掺和在一起的泥巴,以增加黏力、防止墙面裂纹脱落,解决墙面凸凹不平的问题,其功能相当于现在装修房子用的腻子。记得十岁那年夏季,有天晚上我靠着墙角睡觉,一阵响雷把我惊醒,墙上的尘土受到震动落了我一脸,还差点迷住眼睛。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每当看到现在用乳胶漆粉刷的墙壁,就想起当年父亲用麦秸、麦糠、泥巴搅泥的墙头,闻到潮湿的泥土味道。那一根根裸露的麦秸,仿佛是一道道生活的皱纹。

麦秸垛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时没有什么玩具可玩,我和小伙伴放学后经常到麦秸垛较多的打麦场玩藏猫猫。规则是一方藏起来,让对方找不到。大家多是选择麦秸垛作为藏身之地,先是快速在麦秸垛上掏个洞,尔后钻进去堵住洞口,防止被对方发觉。如若让对方找到,便宣告游戏结束。虽然在麦秸垛里藏匿闷得难受,但其乐融融。更让人开心的是,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几次我们在掏挖麦秸垛时发现了好几个甜瓜,这是那些淘气的孩子偷来的,只可惜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便奉献给了我们这些坐享其成的玩伴。

生产队的打麦场离村里大概二里路。秋收过后,庄稼颗粒归仓,不再需要有人看场。整个打麦场失去了农忙时的喧闹,回归了往日的宁静与安然。麦秸垛静静地坐卧在空旷的场院里,沐浴着晚秋怡人的阳光,凝望着蓝天下漂浮的白云。别看这里偏僻,却是姑娘、小伙儿喜欢去的地方。我听村里大人们说,当时村里封建思想较重,姑娘、小伙儿很少自由恋爱,基本上都是媒妁之言。如果谁家姑娘与哪家小伙儿单独相处、谈情说爱,就会被视为伤风败俗,是要被街坊邻居戳脊梁骨的。所以相互爱慕的人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约会多是选择离村较远的麦秸垛诉说衷肠,以防被村里人撞见。前街的雨生和晓霞曾经躲在麦秸垛后边约会被人撞见过,留下了不少闲话,但他俩似乎不很在意,依然在麦秸垛约会。“李晓霞纳鞋帮,不找雨生泪汪汪;李晓霞纳鞋底,不找雨生哭滴滴。”从这几句流传在村里的顺口溜,可见晓霞是多么的钟爱雨生。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乡村爱情,也算是冲破禁锢的爱情绝唱。

多年后,故乡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联合收割机走进了茫茫麦田,一趟过去,麦籽直接装到跟随的三轮车上,麦秸被粉碎接着还田。乡亲们再也不用弯着腰、拿着镰刀汗流浃背收割小麦,再也不用建设、经营打麦场了,当然也不用搭垒麦秸垛了。麦秸垛作为时代的产物,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麦秸的作用也被淡化得微不足道,但它那浸透着泥土味的悠悠芳香,总是飘荡在我的心里。(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猜你喜欢

打麦场小伙儿麦秸
童年的打麦场
泥匠的预言
麦秸
口香糖
女司机传言
温暖的麦秸垛
打麦场
消逝的打麦场
一句话
你吃完我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