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教学方式

2019-09-10刘红文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梯形月饼长度

刘红文

摘要: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明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保护好奇心

爱因斯坦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对新事物进行主动探索的主动探内部动力,是问题意识的核心。我非常关注学生的这颗好奇心。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即物体表面。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打下基础。

二、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教师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做到数学生活化,“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教学分数时,教师问道: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

生:每人分一块。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生:能。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生:分数。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三、动手操作――用活数学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

例如,教学米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剪好1米长的绳子,然后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米的长度如:找找自己身上从哪到哪是1米;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长1米的物品,学生都能找到日光灯管长1米、课桌长1米、门宽一米等;让学生回家测量,并记录自己所测量的物体及长度。这样学生在亲自获取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就能逐步展开探索,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巧设“陷阱”――促进自主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此时教师不如改变方法,精心设计“陷阱”,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

例如,在(1)1.2+8.8×1.25;(2)1.6×0.9÷1.6×0.9这样类似的计算题中,许多学生往往会违背运算顺序,而根据数的某些表面特征会这样计算:

(1)1.2+8.8×1.25=10×1.25=12.5;(2)1.6×0.9÷1.6×0.9=1÷1=1,所以教师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有意安排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尝试、比较、反思,加深错误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先在白板上画出梯形,然后复制一个梯形,通过旋转或平移梯形,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两倍,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好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锐梅.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5):213-214.

[2]袁伟.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9):150-151.

猜你喜欢

梯形月饼长度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自卑的梯形弟弟
一起来做月饼吧!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欢乐的中秋节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