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核心素养

2019-09-10邓盾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邓盾

【摘要】从现阶段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总體情况来看,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必须也要确保其实效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进行突破和变革,要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中心,以此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进程。本文就以此为内容,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相关对策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通过梳理核心素养教学体系,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强化学生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

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历史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意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身对于朝代的认知,从炎黄时期到目前生活的时期列出一个时间轴,根据时间轴选择自身不够理解或者理解有误差的时期,也就是自身的记忆盲区,进行深入学习。例如,许多学生对于五代十国部分了解不够透彻,因为教科书关于这部分内容讲解较少,学生对于这部分的课外资料也了解较少,因此,许多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了解都不够透彻,在找到自身的记忆盲区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部分内容更好地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历史时空观念。在绘制完时间轴之后,学生还应当将这一时期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一一填写到对应的时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史料实证能力。

2.激发学生理解表达与解释分析

所谓历史理解,就是指对相关的历史事件不仅认知其叙述内容,也能良好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当能够根据客观真实的材料进行分析相关史实,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历史解释,则是帮助学生在真实记载的史料之上进行了解,根据自身对历史的认知,针对某件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能跟随所有人的说法,或者按照自身喜好对某位人物进行偏袒,这两种素养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十分重要,是教学中的重点。

3保证理念的准确性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不仅展现在了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上,同时也涉及到了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上,通过分析出历史事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实现思维的发展与延伸。学生历史素养的高低主要是针对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来说的,通过将学习历史的主干知识进行汇总,以此来找出历史的发展背景与因素,找出其中的重点,并结合这一阶段中的史实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确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4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促进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动力。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来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后,也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做好榜样工作,不论是在做人上还是在做事上都要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合理规划时间的同时来实现教育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课堂中。在多媒体设备的参与下,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同时借助其直观性与生动性的特点,能够给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展示出历史知识,或是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来查阅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结束语

历史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不仅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几点教学方法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0.

[2]赵春林.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3(33):131. 。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