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

2019-09-10谭春燕

新纪实 2019年8期
关键词:初探研究性学习实践

谭春燕

【摘 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其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能给师生在达成语文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较其它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坚定不移的渗透。本文试从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一、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语文研究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与学截然分开,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1.开放性。2.自主性。3.探究性。4.实践性。5.协作性。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一)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要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要素

1.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语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但了解了这些课题的内容,而且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篇小论文。

四、語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在初中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为研究而研究,盲目的进行,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应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次,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说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一种继承和创新,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

(三)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说教师的角色就可有可无,实际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四期.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初探研究性学习实践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