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19-09-10谢显纹

旗帜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中央政府

摘 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取得的辉煌成果,它开始了我们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最初实践,提供了中共党人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学校;它成立后,组织和领导了苏区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号召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并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历史地位 作用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19YB380)。

作者简介:谢显纹,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馆员,研究方向:赣南地域文化研究、博物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D69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37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根据地军民,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有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政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依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开始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但是,武装斗争的方向应该指向哪里? 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成了中共党人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带领人民不怕困难,进行了异常艰苦的探索。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从而顺利地把全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到了乡村,并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农村革命根据地。尤其是红一方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在赣南、闽西及其周围出现了一个拥有近10万正规军和数十万地方武装,包括21座县城、4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连成一片的大块革命根据地,这就自然成为了临时中央政府顺利诞生的“胎盘”。 所以,它的成立,是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取得的辉煌成果;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是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这个特殊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也就开始了我们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最初实践。这个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工农兵会议的大会(解放后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大会闭会期间,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苏维埃执委会(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执委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负责处理日常的一些政务,制定并颁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人民委员会下面设立外交、土地军事、财政国民经济、教育、工农检察、司法等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各人民委员部下面设立部务委员会,作为讨论和建议该部工作的机关。地方政权则实行议行合一制,由地方苏维埃代表大会执委会行使地方的各项职权。在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机关的内部,实行的则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临时中央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是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总之,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和训令,规定了地方苏维埃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进行了自身的廉政建设等,从而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有效的、成功的管理。所有这些,为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家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又提供了中共党人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学校。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其所在地——瑞金荟萃了来自各地的优秀人才及红一方面军和地方干部。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力量,为以后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批干部重新在党内涌现,而且变成了党的中心骨干。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領导者和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是我们的两大任务。”为了坚持长期而又艰苦的革命战争,苏维埃政权就必须积极开展武装群众的工作,组织英勇顽强的工农红军,组织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组织关于进行革命战争的给养与运输工作。为了改善群众生活,就要组织群众努力发展生产、进行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完成土地分配的基础上,抓紧发展农业生产,这是苏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提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在农业生产中开展了广泛的互助合作,建立了帮工队、耕田队、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等组织。通过互助合作这种组织形式,又开展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和积肥造肥生产运动的竟赛,使苏区的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赣南、闽西的农业生产,1933年秋收就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全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五,恢复和发展了革命前的产量。

与此同时,苏区还开展了工业生产的建设,积极发展商业合作社事业和贸易事业等。在工业生产上,苏区的广大群众,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艰苦奋斗地创办了各种工厂。在发展商业合作社事业和贸易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苏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但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粉碎了敌人对苏区经济的严密封锁,而且保证了红军的有效供给,有力的支援了革命战争。

在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同时,在它的下面设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工农红军的领导机构。中央革命军委组织和领导了全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战争,在中央苏区还直接领导了红一方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只是由于以博古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才使这次战争遭到失利。

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也为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红军有了可靠的后方,紅军的生活与人员补充得到了改善。临时中央政府把扩大红军作为经常任务。在1933年5月的扩红运动中,一个月内兴国有近七千人,瑞金有四千人参加工农红军,创建了兴国模范师和瑞金模范师。当时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把工农红军看作是自己的子弟兵,把 “保卫土地、保卫苏维埃,当红军去,到前线去” 看成是无尚光荣的事业。苏区的工农群众热烈支持亲人当红军,到处都涌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的动人事迹。三年来,仅中央苏区就扩大了红军新战士八、九万名。临时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进行了武装民众的工作,广泛扩大赤卫队、少先队和游击队,保卫地方和配合红军作战。在保障前线供给、组织军事运输、加强卫生医疗等方面,中央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影响下,中央苏区仍然坚持了三年的艰苦战争,这与毛泽东所主持的临时中央政府所做的支援战争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虽然一度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控制,推行过一些把民族资产阶级拒绝于统一战线之外的“左”倾关门主义政策,但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的积极努力,这一政权对全国人民开展抗日反蒋的革命斗争,特别是遵义会议以后,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它起到了组织、号召和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作用。

1931年11月7日,也就是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当天,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了《对外宣言》,宣布:“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工农兵以及一切劳苦大众的政权,他是代替帝国主义与中国地主阶级的国民党的统治,并且继续号召与组织全中国劳苦民众起来推翻这一统治的政权。”11月9日,一苏大会又发表《告全国工人与劳苦民众书》,号召中国的所有工人和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去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1932年4月15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等三个文件,“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得中国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号召全国和苏区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地侵占华北。1月17日,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宣言,愿意在蒋介石停止进攻苏区,给人民以自由权利,武装民众的条件下,同国民党中愿意和红军合作抗日的部队订立停战协定。这个著名的“三个条件”,在国民党部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对激发国民党军队内部部分人员“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情绪,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月3日,临时中央政府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热河进攻北平宣言,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第二天,临时中央政府又宣布:“愿意与一切真正抗日的军队订立停战协定。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19路军领导人蔡廷锴、蒋光鼐等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一年的冬季,与工农红军共同签订了《抗日作战协定》。

1934年1月“二苏大会”以后,去掉“临时”这两个字,改称为“中央政府”,成为正式政权。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国民众书》,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建立统一战线的七条纲领。7月15日,毛泽东和朱德等人签发了《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指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国人民以及所有的武装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所有的抗日武装力量都是我们的伙伴,我们都要同他们联合起来。这个宣言,进一步重申了中共党人要创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本侵略者的主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致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同年10月,中央红军只好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并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由于遵义会议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党人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样,中央政权在陕北时期就更加发挥了它组织、号召和鼓舞全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作用。1935年11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同志联合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随着日本侵略者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和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政权形式在倡导和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逐步地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向“苏维埃民主共和国”转变。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团结起来,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苏维埃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经历了艰难的六个春秋,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02.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37.

(:人民论坛 2019年20期)

猜你喜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中央政府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转变
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探析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
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商业贸易政策的意义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统一发行的流通货币
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失败原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