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2019-09-10罗慧

新纪实 2019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

罗慧

【摘 要】伴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即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失衡等生态学问题,这些已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高度关注。从生态环境教育的含义、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环境保护这一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往日常生活中很多作为常识去理解、参与的事物,已不再符合今天的环保要求了。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可是带给人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垃圾的排放;城市机动车的增加,是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可是尾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

一、结合我国地理分布,建立学生的生态环境忧患意识

曾在美国引起轰动的生态灾难片《后天》,它讲述的是无法遏制的温室效应将地球迅速拉进下一个冰河时代,整个北半球陷入暴风雪、龙卷风等灾难中。那么就我国现有的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例如,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水土流失。现在四川省的水土流失大多在每平方千米千吨以上,这也是导致四川频繁水灾的主要原因。向学生讲解这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

二、结合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习惯

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

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我们注意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教学。如树叶的片状结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日光照射;鱼类的梭形和用鳃呼吸是适于水中生活的标记:兽类的四肢结构和用肺呼吸是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如果这种适应不能持续,该生物就会被生态环境所淘汰。在生物的进化中,生态环境是其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生物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这些都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是不可分开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日常备课时,我根据环境保护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秩序,将教学过程的主题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学思想、生态道德、生态行为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着重讲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种树,保护植物。

其次联系身边的实际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现实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教学需遵守的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环保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避免自己的行为给环境造成损害。如:谈到生物知识里的环保问题时,我则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随意倒垃圾、回收可利用资源、尽量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等,这些小事情也能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合校园环保活动,能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的宣传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保护自己家园的队伍中来,培养其参与意识。开展环境知识讲座。如:介绍植树节(3月12日)、爱鸟日(4月1日到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鸟类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地处城区,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市区抱龙河畔、公园等场所,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汽水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己对环保意识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生态环境长久意识。

终上所述: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使学生心中充满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对于成就感到自豪,看到希望;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强了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振华.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J].神州,2017(27):224-224.

[2]吴俊玲.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态环境意识[J].魅力中国,2014(6):150-15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