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的朗读能力

2019-09-10谢宝华

新纪实 2019年8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低年级培养

谢宝华

【摘 要】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示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训练,把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培养;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读很重要。优化朗读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具有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间共同进入课文角色,教师示范读时学生必能从中感受到文章的沉郁顿挫、停顿和速度,从而给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为学生的朗读指明了方向。

(二)学生竞赛式示范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谁是“朗读之星”或者谁是“朗读大王”等比赛活动,最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赛式朗读,并不局限于一次完整的过程,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随机地进行。

二、把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自由想象朗读

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引读句子,让学生边读边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想象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师:下雪啦,下雪啦!

生: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生: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不用颜料不用笔。

生:几步就画成一幅画。

师生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因为朗读时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孩子,所以与学生一起朗读的时候要读得孩子气一些,把自己当成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朗读过程中形象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得体会气势韵味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学生的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这样的朗读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喜欢上朗读。

(二)进入角色扮演朗读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着身临其境。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助方式

(一)配乐读

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以下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和阅历少,要想达到上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就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如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一课,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我到外边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地方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慢慢走来又看到路边有七八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是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朗读起来。

(二)模仿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因而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景。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先请几个学生表演。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的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長出一条新的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以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是神态、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可适当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范读,而后进行角色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临其境,激起朗读的兴趣。

四、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

(一)教师明确评价朗读

在朗读中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的意识。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朗读能力与语文教学不是两个孤立的个体,朗读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如何有机融合到目前大力提倡的语文素养教育中来,并发挥其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对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不断研究、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地让朗读为语文教学的提高兴趣!为学生情感的感悟能力提高助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个环节朗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读,是感悟的前提;读,是理解的过程;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李焕娥.关于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2):341.

[2]杜莉琴.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和形式.中小学教育,2009(09).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低年级培养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