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其培育路径

2019-09-10卞广东

新纪实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学生

卞广东

【摘 要】基于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提出其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分析了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给出若干培育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学生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刻不容缓。那么,何为核心素养的职教表达,为何要进行职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其具体路径为何?

一、职教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正切合个人、社会与国家三层面。但针对各类学校和学科而言,则需消化其内涵,做出契合自身特点的精确表达与适宜划分。考虑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间的密切关联,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一目标,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分为通用素养和职业素养两部分。

通用素养即任何阶段、任何形式的教育下的学生需具备的素养,具体可划分为文化基础、身心发展和方法能力三部分。文化基础可分为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和艺术修养,身心发展可分为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和优良品德,方法能力可分为自我学习、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

职业素养则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从学生职业发展的长远性出发,可划分为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和创新发展三部分。其中,专业素质可进一步分为专业认同、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方面。专业认同作为专业素养的核心,表现为对所学专业、未来从事职业有清晰的认识,满腔的热爱等;专业能力作为专业素质中的基础,可解释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工作过程当中所需要具备的必备能力;专业发展则要求职业人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能力水平。职业精神则包括敬业、奉献及责任意识。敬业是人们基于职业热爱而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奉献即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责任意识是一种清晰其责任的自觉意识,并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职业活动。创新发展可分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作为创新发展的基础,主要解决“为何创新及为谁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则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创新的设计;创新能力则是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1]

二、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有其必要性,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职业学生面临外部工作世界与内部学习世界的不协调。当前,诸多学校仅重视对学生技术、技能的习得,而缺乏人文关怀,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产机器”。同时,诸多企业反映目前招聘的员工技能缺乏多样性,学习意识及能力薄弱,对企业文化认同感较低,致使面临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重要岗位人才匮乏的双重困境。[2]

二是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外部呼唤。在工业化时代,学生仅需掌握特定的技能即可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或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致使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而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在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时,更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及相关素养,方能解决多变工作环境中面临的系列问题,因而,当前学校职业教育更要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是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诉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一个曲折过程。近年来,受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同普通教育相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其内涵式发展任重而道远,建构职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对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目标及评价机制皆有重意义,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

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公共基础课为径实现通用素养培育。通用素养的培育可基于公共基础课的目标设计及教学过程加以获得。例如,文化基础与身心发展可借助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融会贯通。对于方法能力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授课与教学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环境,更要善用决策策略,例如乔纳森定律的使用等[3]。

二是专业实践课实现职业素养培育。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职业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专业实践课。而职业素养可分为业素质、职业精神和创新发展,专业素质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可渗透于专业课、实训观摩过程中。职业精神意在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及责任意识,可凭借相关技能竞赛对学生加以磨练,在做中引发学生思索,培育奉献精神。创新发展可借助建立创客空间,营造积极氛围,依托竞赛,强化思维能力,并实地访问知名企业,了解创新文化。

三是多学科有效的融合实现核心素养培育。各学科皆有其匹配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不同核心素养可存在于同課程中,同一核心素养亦可存于不同学科中,这就要求教师深刻地认识各学科课程中核心素养,侧重之处,且专业课程中亦需重点加强锻炼,如旅游管理类课程需强调培育学生沟通与互动、社会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6-1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67.

[3]胡宋杰,马俊海.乔纳森定律及其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9(6):10-12.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