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刚经》作为学生学习课实践研究

2019-09-10杨水英

新纪实 2019年8期
关键词:佛教教育

杨水英

【摘 要】《金刚经》每一品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佳的教学资源。也是训练深造朗读能力的好文章。《金刚经》是佛(如来)(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记录,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前班、小学生、大学生朗读时,能感受经文具有意味、情趣。《金刚经》威力无比,朗读《金刚经》并给别人讲解《金刚经》中的义理,会给自己排忧解难,生发智慧。读诵《金刚经》就是佛门弟子,佛门弟子受到佛的保护,佛在,平安在,智慧在。

【关键词】《金刚经》;佛教;教育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共有三十二品。在各国源远流传,属于传统文化。《金刚经》中的义理,阐述了“行善积德”。我们过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孔子。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金刚经》中蕴含了“道德”和“礼教”的规范。例如:《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讲述了佛(如来)是一个平常人,但在平凡的生活里时时处处在修行,进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饭、洗足、敷座,都自然体现乞士的威仪,这就是后來禅宗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学习了这一品,教育学生佛学习每时每刻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就要像学生的样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在家里是子女,要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在社会上是市民,要遵纪守法,为他人着想,服务于社会,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有《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佛(如来)讲述“布施”的含义及其具体做法,佛告诉须菩提,佛教以布施为本,应该以不住相行布施,福德无量。学了这一品,教育学生学会布施,诚心诚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分国籍,不求回报,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知恩图报。还有《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中的一句话“一切圣贤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向须菩提阐明了佛法无定法,万法皆空,不要执着教条,说法要因人而异,根据修行人的特点,帮其改正缺点,并让其生发智慧。学了这一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方法多种多样,学习中善于总结,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同学之间不能有贫富之分,不能分帮派,要一视同仁,和睦相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会谦虚,学会接受,学会倾听。

《金刚经》每一品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佳的教学资源。2016年秋季,我带的年级是一年级,我教他们学《金刚经》,他们学得比较认真,也按照《金刚经》中的义理“种善根,庄严净土”去学习、生活,每个学生身体比较健康,学习比较轻松。诵读《金刚经》,履行《金刚经》的义理,可以自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帮助老师树立威信。例如:滕恒旭、田红宝,有一个星期不认真完成作业,不遵守学校纪律,老师的多次教育听不进去,他们自行受到了处罚。滕恒旭的脚无缘无故被扭伤,这个时候我就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反思一下这几天你认真读《金刚经》了吗?滕恒旭沉思了片刻,回答说:“没有。”我追问:“哪些方面没有做好?”滕恒旭说:“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时和同学说小话。”我接着问:“还有呢?”滕恒旭说低头不语。我帮你回答:“老师要你和田红宝捡草坪的垃圾,必须在上课前捡好,你们两个在那里玩不捡垃圾,等到打预备铃了才慢吞吞地在那里捡垃圾,老师等你两半节课,你们才把垃圾捡完,其实操坪没有多少垃圾,不需要多少时间,你们俩故意拖延时间,让老师上不好课,其他同学也上不好课。捡完垃圾你和田红宝上厕所,上厕所一节课,让同学催你俩,你们俩找借口,没上好,逃避学习。违背了《金刚经》中的义理,会给你排忧解难吗?严格履行《金刚经》中的义理,认真读诵《金刚经》过几天你的脚就好了。”滕恒旭说:“知道了。”过了几天滕恒旭的脚自行就好了。我及时找滕恒旭问话:“你相信《金刚经》的威力吗?”滕恒旭说:“相信。”我接着问:“你以后怎样做?”滕恒旭说:“种善根庄严净土。”我说:“一言为定。”田红宝一样受到自行处罚,在家里无缘无故摔了一跤,把口、脚摔伤了皮,不碍事,来到学校时我抓住机会对田红宝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你同滕恒旭犯同样的错误,田红宝你知道错在哪吗?田红宝说:“说话不算话,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没有按时打扫卫生。”我温和地说:“知错就改,为时不晚。我说过认真读诵《金刚经》,履行《金刚经》的义理,会帮你排忧解难,你违背了,所以受到了处罚,接下来你怎样做?”田红宝回答说:“种善根,庄严净土。”过了几天伤口自行好了,没有留下伤痕。

让学生读诵学习《金刚经》,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治疗自己的疾病,而且可以让老师说话有魄力。

《金刚经》中的义理是治人之道,难道不是治校之道,治国之道吗?《金刚经》中的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中有句话:“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真正含义是让每个众生都得以救度,让众生具有菩提心,让众生具有善心,让众生意识到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就是家庭中的一员,必须和睦相处,保护好自己的家园。《金刚经》中的义理可以和谐定天下,难道不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课吗?

猜你喜欢

佛教教育
佛教艺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佛教造像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