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班主任转化“不良团伙”后进生的策略探析

2019-09-10李益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6期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

李益明

【摘要】在班级里,有些学生由于受自身性格和情感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偏离了大集体,三五个人结成小“团伙”,对班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教育疏导,解散这个“团伙”,转化这些后进生,让他们重回正轨。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

今年,笔者担任八年级的班主任,一直以来这个班都很稳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同学下课后,总是走在一起,无论上学放学还是其他课余时间,总是走在一起,连上厕所也一起去。过了一段时间,这几个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上课开小差,学习成绩下降,跟同学发生矛盾,顶撞老师,家长也反映他们有时夜不归宿,后来这几个学生在校外又发生了打群架事件。在学校对老师的教育阳奉阴违,经常违纪,对班级产生破坏作用。笔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学生“团伙”,不能任其发展。于是,笔者立即向学校的领导反映情况。然后,找来相关的书籍,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工作,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彻底端掉这个“团伙”,让他们重回正轨。

下面笔者就这个学生“团伙”形成的原因和处理这个团伙的有效做法写下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团伙”形成的原因:内因

1.由自身情绪和心理形成。八年级是学生的青春期,精力旺盛,兴趣廣泛,对新生事物好奇,情绪容易波动,行为表现容易极端,常常喜怒无常,抗挫折能力弱,容易丧失信心,想获得别人的认同但又未必达到要求,这些矛盾心理和情绪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2 由情感问题形成。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精力旁移,成绩较差,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不起,没有自豪感,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这样有共同遭遇的人,他们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和大集体偏离,只是更多的与同伴在一起交流谈心,结成所谓的兄弟,讲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3.由自身性格决定。这个“团伙”里面的学生,性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问题受主观因素影响,偏执、多疑、孤立、妒忌,导致周围的人看不起,有的贪图享乐,无责任感,往往抵触正面教育,也容易走向极端。

二、“团伙”形成的原因:外因

家庭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或不良的行为、意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班里刘同学,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出现问题就打骂。有时甚至不问情由,也不详细了解情况,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母亲忙于打麻雀,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每次参加家长会也是走过场,对孩子的学习也只看分数,一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差,就把孩子骂一顿。由于跟家长沟通很少,缺少家庭温暖,刘同学就跟所谓的“哥们”走在一起,寻找心灵的慰藉。

另外,社会因素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网络、游戏、电视电影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学生认知行为产生偏差。有人说:“学校辛辛苦苦教育十年,社会影响一朝让学生变坏”,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他们是未成年人,行为有偏差也是正常的,要转化他们,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及时对这种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和疏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教育和疏导,有效转化他们:

1.态度上亲近。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跟他们结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他们和风细雨般循循诱导,学习方面多多鼓励,生活上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耐心的教诲,有了老师的信任关爱,得到老师信尊重与理解,学生学习生活就会变得积极起来,慢慢去掉他们心中的沮丧感、失败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安宁开朗,在不知不觉中熏陶,他们就会变得阳光灿烂。

2.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安排班干部结对子一帮一,干部对“团伙”里面的学生大力帮助,要求班干部对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关怀和照顾,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快乐、自信,找到成功感、自豪感。

3.做好“团伙”中核心人物的工作。抓住要害,重点突破,“团伙”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他们当中头头,这个人在“团伙”中往往很有影响力,其他人都听他的,比如,笔者以他们当中的主要人物刘同学作为突破口,让刘同学建立一个记事本,把他每天的所作所为记下来,每天反省自己的好与坏,不好的,明天不能重复,做得好的就继续发扬。老师每天抽出时间跟他沟通、帮他总结,还任命他当班干部,根据他的特长安排工作,让他每天忙于工作,减少负面思想影响。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造,这个核心人物刘同学慢慢地改变原来的不良思想,收获许多自信与自豪感,态度积极很多,成了老师得力助手。利用他的影响力,“团伙”的其他成员有了很大的改变。

4.管理上做到正面、严格。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有一个正面的舆论导向,在班里形成正气。不能放纵他们,任由不正之风滋长,号召全班同学坚决抵制、反对他们当中的错误言行,对他们当中任何有损班集体的言行进行严厉指责、纠正。使到班集体里正气凛然,歪风邪气无生存的空间。

5.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对学生“团伙”的教育和疏导,绝不可以离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应该把情况向家长说明清楚,和家庭密切联系、沟通、合作,希望家长在家里教育学生,每天都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关心孩子,多跟孩子谈心,鼓励学习,奖励进步,让学生在家里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逐渐消除厌学情绪。同时家长还要限制学生跟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来往。

综上所述,笔者对这个学生“团伙”的疏导,首先要清楚其成因,然后从老师做起,利用班集体和班干部,争取家长的支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因势利导,将学生“团伙”瓦解,转化他们,让“团伙”里每个成员重新溶入集体大家庭,形成一个坚强有力、健康、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王光石.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7).

[2]刘保瑞,松浩波.少年不良团伙的成因及防控网络构建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

[3]陈通海.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

[4]王淑红.浅析中学生中的“不良团伙”现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5)

猜你喜欢

中学班主任
中学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中学班主任语言暴力消减的路径研究
关于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浅析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中学班主任面临的问题及其改善方式分析
中学班主任应做到公正
浅谈网络时代中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现状及其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