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2019-09-10陈全新

关键词:绿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

陈全新

摘 要:绿色教育有两种基本内涵,一是环境保护教育,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要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中,二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既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绿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其科学内涵。

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含有“绿色”发展理念,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进行“绿色教育”。在此,我们主要探讨什么是绿色教育理念,如何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以及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

一、什么是绿色教育理念

要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首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绿色教育”?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有多种看法。

有学者认为绿色教育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动有三种理解:一是环境保护教育,其源于世纪之交的环境保护浪潮,不管是“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还是全国性的“绿色学校”创建都是如此;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其将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探索与行动创新;三是保护学生“绿色”健康生命的教育,是对生命教育思潮的交融与借鉴。接着他提出中国绿色教育的时代内涵有内外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内涵,即应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是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二是教育内涵,即应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此二者都是中国绿色教育的时代内涵,不可偏废[1]。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绿色教育的内涵也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绿色教育”是指环保教育,即是将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教学和实践环节,让其成为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一内涵强调环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其实践的教育,其实质是通过绿色教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广义的“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科技文化知识,且注重培养其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此内涵涉及到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3]。这一内涵不仅涵盖狭义的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而且延伸到关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教育。此处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指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更深更广的内涵,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就指出,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人文教育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四者都与人性和灵性有关[4]。

以上不论是对绿色教育的三种理解,还是提出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内涵(社会内涵和教育内涵),还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其实质都是一致的,即绿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个人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是广义的绿色教育亦是如此。所以,绿色教育只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种象征性的形象说法,“绿色”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隐喻。杨叔子认为,绿色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既作为教育目标,又作为教育内容与方法,而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即是素质教育[5]。此处所言“素质”着意强调是综合素质,既含科学素质,又含人文素质,二者不可偏废,当然,环保意识和精神,或言生态文明素质,是其中应有之义。换一个角度而言,我们还可说综合素质既含思想道德素质,又含科学文化素质,还含身心健康素质,此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综合素质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偏废。只有综合素质健全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个体,任何一个方面的素质出现短板或残缺,人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障碍或不可持续。

二、如何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据上分析可知,绿色教育有两种基本内涵,一是环境保护教育,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所以,要将绿色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中,二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

(一)将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中

新版高校思政课教材(2018年修订版)将环境保护教育(或谓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之中,突出地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體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中。

《概论》课程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目“贯彻新发展理念”主要说明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基本内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6]208。

《概论》第十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专门探讨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问题。本门课程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立意更高远,站在关乎民族未来和民族复兴的立场上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出发强调了生态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展开论述了为何以及如何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相关问题,还增加了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最新论述,如“两座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等[7]209。提出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主要举措: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额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时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6]237-242。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这一绿色教育内容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概论》课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两部分内容中,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

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吗?答案是肯定的,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三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二是教育内容的相通性或一致性,其实,思政课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教育,都是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都是求善,目的都是将人培养成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和自然界。又如思政课进行的辩证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的教育同样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交融”的含义是指有机结合,是渗透,而不是互相替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带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性质,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含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而科学教育(本文所用科学教育一词属于狭义的自然科学教育,不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的教育,故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替代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的教育,核心学科主要是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故高校思政课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故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无法替代人文教育的。

其次,要在高校思政课中善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契合点与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人文教育的构成部分,本质上就是人文教育,核心是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有健全人格的“全人”,尽管二者侧重点不太一样,但二者契合度最高,也最好交融和有机结合,在高校思政课中处处可以贯彻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贯彻科学教育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有很强的交融意识,也还是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如在《概论》课程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专题内容时,即可以引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屠呦呦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这一科学案例(特别适合对各高校的医学生这样做),总起来讲,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实事求是的结果。还可在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完整内容的四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时穿插引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在实践中检验、应用的科学事实细节。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调查研究时,可引入屠呦呦她们课题组对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的调研、选择、检测等科学事实;又如在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时,可引入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疗疟疾的处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是屠呦呦获得灵感来源的科学事实,《肘后备急方》的处方可以说只是一种理论,从这一理论到发现青蒿素还有很远的距离,实现跨越的关键是发现实事求是中的“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即规律性),中药制剂有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就是用开水熬制,但葛洪的记载表明是不能用这一方法的,由此屠呦呦获得启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8]。在讲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引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科学事实,既能很好地进行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又能达到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好于空洞的说教。

三、在高校思政课中贯彻绿色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鉴于绿色教育的环境保护教育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两方面的内涵,所以,在高校思政课中贯彻绿色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二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几个大的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这几个方面都是一种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如果再细分,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生态文明素质等,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等,主要由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来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主要由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所以,要实现一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交融,否则,谈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杨叔子指出,人的思想品质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人格,上一层是法纪观念,顶层是政治思想或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根本,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为这关系到为谁服务、对谁有利这一根本的问题。最基础的是人格,因为没有人格,就没有人性,也不存在没有人格而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严格遵纪守法的人[4]。由此可见,如果只重视所谓有用的科学知识、思维和方法,而忽视所谓“无用”的人文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是十分片面的,乃至是极其危险的。所以,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素质教育的“素质”指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进行综合性教育才能完成。我们不仅要求科学工作者要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思政课教师,也要有很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渗透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意识。因为残缺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是不健全的,要么“眼瞎”,要么“跛腿”,这样的人才难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眼睛”,科学教育是“腿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教育会迷失方向,没有科学教育作支撑的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么走不远,要么说服力不足。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要更多地强调各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所以,不仅要在科学教育中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也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其中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水平的12%。一方面人均占有资源量低,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也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来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都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每个公民个体,尤其是代表着国家未来希望的青年大學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乃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使其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其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在高校思政课中贯彻绿色教育理念,可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参考文献:

[1] 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2011,(6).

[2]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J].环境教育,1998,(3).

[3] 吴丽兵.面向21世纪的绿色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2).

[4] 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5] 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6]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8]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J].家庭文化,2016,(1).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