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性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2019-09-10张文瑞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有效性

摘 要:古代诗歌鉴赏能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尤其近年来随着全国卷鉴赏题型的重大调整和变化,对考生能力方面的考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歌内涵是诗歌鉴赏的必要前提,“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突破考点,规范作答,让诗歌鉴赏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言的育化功能,实现审美与创造的目标。

关键词:有效性;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新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在高三复习阶段,大量诗歌鉴赏类的指导书籍里一些“名师指津”,“回答模板”“答题程式”等“秘籍”“宝典”使诗歌复习教学趋向功利化,学生恨不得得到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灵丹妙药”以应对所有试题,鉴赏缺失了审美过程,把诗的意蕴搞得支离破碎,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诗歌阅读题,却收效甚微。于自己平时诗歌教学相对照,我发现诗歌复习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面对诗歌鉴赏很茫然,有畏难情绪。面对表现手法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蕴藉的古诗歌。学生容易将鉴赏过程公式化、套路化,囫囵吞枣,似是而非,对情感、主旨的把握模棱两可,鉴赏语言随意,用词不准。

二、高三复习课教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不少复习课成为一言堂,无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看不到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思想碰撞的火花,没有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没有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声音,学生对古代文化及时代背景知识欠缺,诗歌鉴赏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则一本资料讲到烂,一张嘴就是一节课,学生参与度小,一知半解、感知肤浅。

三、诗歌鉴赏训练机械化,缺少人文关怀,鉴赏水平缺乏深度。人教版必修共编排了23首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远远不够,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解读层面上,不具备开掘诗歌深邃思想、浓厚情感的能力,鉴赏语言浅薄,缺乏深度。

针对诗歌鉴赏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根据教学实践,尝试以下几方面提高古典诗歌复习教学的质量。

一、营造诗歌语言的气场,培养兴趣。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在诗歌复习的“备料”要下足功夫,着眼于经典,早读时学生自主选择诵读;针对熟读成诵的诗歌,交流感受及喜欢的原因;根据喜好拓展记诵的内容,形成作者和作品的系列,深层次把握诗歌特点与作者风格;高三时间紧迫,让学生把经典联句写成赏析性文字交流,每周更换展示诗歌书法作品,提高记诵,练习书写,同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文辞精美;语文课前诗歌朗诵,课桌角设计每日一诗等,营造一个诗韵氤氲的大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诗歌教学规律,有序开展教学。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文学发挥和实践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诗歌鉴赏是诗歌意蕴、意象、情感的审美过程,受主观性影响,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情感的把握应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上老师的引导调整共同完成,而不是老师个人的体会认识,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可自主理解感知、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提升交流的诗歌语言教学环境,不能只让学做被动的接受者。

三、研究高考的诗歌鉴赏命题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结合高考的命题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拓展诗歌阅读、提高鉴赏能力,诗歌的特点是情感、意象、韵律。要读懂古诗,首先需多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读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对古诗的语汇系统、遣词造句、构思脉络、艺术特征等诸因素,获得准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把握。其次须精读。古诗是最为精粹的文学,言简义丰,紧抓字词句细品,才能洞悉其深意,感受诗人丰富含蓄的情感。

2、把握诗歌语言特点,拆组调补,疏通诗意

古诗中不少句子为了声律,存在词语错位和表达省略的情况,让人误解或难以理解。对于词语错位的诗句,要根据语境和情理合理调整词序,联系文化背景准确理解,绝不可按字面意思简单拼凑,省略的的语词要根据情理,调动想象适当补充。积累词语错位的类型,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研究语义关系梳理作品的脉络,理清诗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分析好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弄清时节变化,空间的转换,把握诗歌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做到从诗的整篇与诗的语词相结合,精准把握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丰富凝练,文化背景博大,艺术手法丰富,以生活的艺术表现着艺术的生活。古典诗歌鉴赏复习教学是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沉淀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积累,把握理性解读经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张文瑞,男,汉族,1978年8月,甘肃成县,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高中语文教学,本科學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