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2019-09-10唐冬霞

高考·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唐冬霞

摘 要:语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加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去欣赏各类的文章,这就意味着只有将语文的基础打好,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言文与古诗词的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语文阅读的学习。教师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本文将简要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教育的改革,且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改革。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语文的学习后,对于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忽略了对其进行文化的渗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将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逐渐渗透到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分析教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的教材大多是由一些专家经过讨论后精心编写的,很多课文中充分融入了传统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进行一定的拓展,并引导学生主动对其研读,从而实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高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主动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例如教师在讲授《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体裁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将文章翻译为白话文便于自身的理解。在课堂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之后简单讲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三重四得、男尊女卑等传统文化【1】。在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进行看待,自觉摒弃例如三寸金莲这样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自觉主动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转变方式,深刻解读传统文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长此以往下去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不愿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主动的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为引导者,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答,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自觉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授《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时,不能直接的进行文章的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滕王阁的图片,让学生对滕王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描述滕王阁的景象?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增进理解。之后再通过作者的叙述真正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景象的雄伟壮观,通过将自己的描述与作者的描述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好的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加深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化。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课文枯燥难懂,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且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很难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師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改变,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尽可能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可以改变传统的只由教师讲解的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课文的对话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必须深入的研究课文,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2】。教师在表演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一定的点评,针对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要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也能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觉主动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好的运用语文知识去体会文章中的美感,自觉主动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教师必须明确,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不能过分的追求最后的成果,否则会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能更好的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2(6):55-57.

[2]杨生栋,孔德凤.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1):42-43.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